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东佛山市全方位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附项目)

2017-03-13 09:2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超低排放脱硫脱硝大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环保制度体系

(一)完善环保市场体系。

1.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

在电力行业、建筑陶瓷产业、钢压延加工业以及村级工业区污染治理等领域,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方式,由排污企业付费购买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的治污减排服务,提高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程度。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建立重点行业第三方治污企业推荐制度。

2.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

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切实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鼓励通过PPP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变现资金要用于重点领域建设。规范合作关系保障各方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管理办法,尽快发布标准合同范本,对PPP项目的业主选择、价格管理、回报方式、服务标准、信息披露、违约处罚、政府接管以及评估论证等进行详细规定,规范合作关系。平衡好社会公众与投资者利益关系,既要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又要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政府和投资者应对PPP项目可能产生的政策风险、商业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合同设计,健全纠纷解决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独立、透明、可问责、专业化的PPP项目监管体系,形成由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社会公众、专家、媒体等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政府要与投资者明确PPP项目的退出路径,保障项目持续稳定运行。项目合作结束后,政府应组织做好接管工作,妥善处理投资回收、资产处理等事宜。

3.健全绿色经济政策。

完善火电脱硫脱硝除尘环保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体系,强化火力发电绿色调度。加大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强化以企业为单元进行总量控制,着力培育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

4.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探索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集体林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大力推广绿色信贷,研究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鼓励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完善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各类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二)强化全市各部门党政履责。

1.落实全市党委和政府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继续推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推动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并公布各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协同推进生态环保,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环保机构。

2.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制度。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探索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考核机制。强化环保责任考核结果应用,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区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

衔接好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与核定、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现行环境管理制度,有效对接管理要求,认真完善内部审核机制,优化行政许可流程,推动事前审批和后续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污染源全过程管理,逐步实现许可证“一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和“一证式”管理。2016年底前,完成纳入2015年环境统计的全部工业企业许可证核发,2017年底前完成其他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并完善和规范相关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环保部门对企业许可承诺、自行监测等情况进行抽查。

2.落实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深入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完善企业超标排放计分量化管理。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将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行为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在金融支持、公共采购、资质等级评定、评先创优等工作中,将企业环境信用状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完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对人身健康、公民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依法追责赔偿,大幅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做好排污单位的行业自律。

(四)鼓励全民广泛参与。

1.扩大信息公开。

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推进监管部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畅通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开放,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健全反馈机制,在佛山市政府网站设立“环保违法曝光台”。推进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2019年底前工业企业全面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编制年度排污状况报告,向环保部门如实申报,向社会公开。

2.强化社会监督。

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建立沟通协商平台,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建立环境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建设环保微信举报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公众对污染现象“随时报”。引导公民通过环境信访、行政调解、寻求司法救济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积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参与环境保护监督,推进环境公益组织依法开展环境公益诉讼。

五、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一)构建全面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方案

1.成立独立的佛山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中心,提升机动车排污污染防治的软硬件水平。

2.加强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环保管理机构的设置,明确职责,人员到位并保持相对稳定。尤其要注意加强镇(街道)的环保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到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强调依法执法,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下放环境管理权限,把环境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从而有效地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实现及时就地解决问题。

3.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和服务体系。有条件的乡镇可设立专门机构,有条件的村可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也可通过将有关工作委托给村(居)委会、实行购买服务等形式,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二)推进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

1.全面推进市、区监测机构能力建设。

大幅提升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常规和应急监测能力。引进高素质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环境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环境监测科研能力。配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充实应急监测设备。扩展空气监测因子,配齐水质全分析能力,重点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固废监测、土壤监测和重金属等仪器设备建设,全面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推进生态、水、空气环境监测网络管理能力建设。建设智能化的实验室信息系统,提高实验室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把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成监测能力位居全省前列的全市环境监测工作技术中心、人才中心、信息中心、指挥中心。

加快各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推进各区环境监测站站房建设,配备基本的监测仪器装备,推动各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促进禅城、南海区站优先实现达标。

2.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在总结贯彻“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完善全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市中心站对全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健全全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研发网络化、在线化的远程测控系统,逐步实现环境质量在线监测质控方法由人工现场离线操作向在线自动化操作的飞跃。

3.加强污染源监测。

以污染总量减排任务为中心,全面加强污染源监测工作。开展污染物全项目监测,进一步说清污染物排放状况,说清主要污染物减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建立“装备先进、标准规范、手段多样、运转高效”污染源比对监测监测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完成所有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改造和验收,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满足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需要,为顺利完成佛山市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供技术和数据的支撑。

4.加强生态和土壤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生态监测,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生态监测网络,具备完整、系统的生态监测能力,具有大范围、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能力。“十三五”期间,加强生态环境地面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地表水生物监测网络,逐步推进生态遥感解译与地面环境监测的结合;按照佛山市湖库分布实际情况开展湖库生物指标监测。

按照全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要求,完善土壤常规监测设备,培养土壤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持续深入开展我市各类土壤国控点及风险点的监测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