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市场正文

环保产业国进民退隐忧:一场缺乏技术革新的资本狂欢

2017-10-11 13:22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作者:冶华关键词:环保企业PPP环保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资本“巨无霸”中国中车今年7月宣布成立中车环境,全面进军农村水处理市场。另有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等大型国字头企业纷纷以成立全资子公司或者并购的形式进军环保市场。

曾有媒体统计,在2016年的128家央企中,已经有61家央企涉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105家国资委下属央企有57家有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业务,28家金融机构中有4家有环保类业务。近半数的央企已经进入环保业,其中90%以上的重工业国企都已经进入环保业。

2

尽管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和实践上缺乏积累,但跨界的国企们有着非常明显的融资优势,而且与地方政府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在地方招投标市场上容易获得青睐。

2016年6月人民日报报道称,国务院专项督查结果显示,有些地方参与建设的民营企业在某些方面无法享受公平的优惠政策,无法得到公平竞争的环境,难以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在一些PPP项目中,民间资本进不去,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民营企业投资收益,导致民间资本持币观望;有的地方PPP项目则是为国有企业量身定做,甚至拒绝民企参与。

民企受到的差别化待遇、国家的阶段性政策、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本障碍,都助推了国资入股潮的发生,而国资的“野蛮”进入,却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冲击。

今年早些时候,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公开表示,现在环保市场扩张非常快,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日子反而更难过了。环保工程的投资主体已经变成央企的基建队伍,都是一些体量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基本没什么机会,PPP也参与不进去。

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发展对资本的依赖不言而喻,如果站在企业生存的角度看,国资的大举进入是细分环保领域或技术型企业接通资本及市场资源,发展壮大的好棋局。

但对于整个环保产业来看,国资控股后,可能会扼杀民营企业的创新生命力。如果未来的中上游环保企业只剩下国企,那么长期来看产业创新能力、效率会下降。

仔细研究央企国企进入的环保领域可以发现,大多数国资通过并购进入热点领域后,开始构筑大环保产业,事无巨细,污水、固废、大气治理等样样涉足。

随着国资在环保产业的疾进,行业垄断进一步强化,万亿环保蛋糕会对民企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降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创新效能。

纵观国内各地各行业的发展,凡民营经济活跃的地方,产业创新能力、升级能力就会很强。

如互联网产业中支付宝、微信、电子商务等都是自由市场鼓励创新的产物,这些才是现阶段让中国在全球输出影响力的根源,而环保企业想要在全球输出影响力,恐怕只有技术革新一条路可以走。

引用苏伊士亚洲区高级执行副总裁孙明华的观点,中国环保企业和国际化环保巨头的最大的差距是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任何一个企业,要成为国际化领军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没有自己持续不断的研发动力,将很难立于行业的龙头位置。

资本的“国进民退”是环保行业特定发展阶段的现象,尽管市场自身会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和修复,但是政策的良性引导必不可少,国资入驻环保的过程中,如何能让民企得资本优势而不失控股权,不失创新力,才是当下环保业的重要课题。否则,跨界国资的大举进入,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狂欢和产业的虚假繁荣。

延伸阅读:

9月环保市场情况分析:水处理市场规模庞大 而危废领域却是“新宠”

原标题:环保产业国进民退隐忧:一场缺乏技术革新的资本狂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企业查看更多>PPP查看更多>环保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