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正文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研究前沿与展望

2017-11-06 10:02来源:硅肥世界作者:秀谷君关键词: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土壤修复氧化一还原技术

化学氧化一还原技术是通过向土壤中投加化学氧化剂(Fenton试剂、过硫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或还原剂对土壤进行修复,常用的还原剂为含铁类还原剂(零价铁、纳米零价铁和亚铁类还原剂)、还原性硫化物(H2S、FeSx、硫代硫酸盐等)及一些具有还原活性的有机物。通常,化学氧化技术是向污染场地中加入化学氧化剂,依靠化学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分解破坏污染环境中污染物的结构,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物质的一种修复技术。

王孙峻等利用化学氧化技术中过硫酸钠作为氧化,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通过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物的分布、污染场地实际情况等决定过硫酸钠的用量,并对硫酸盐还原菌及其环境及土壤修复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可实现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带来良好的修复效果和环境效益。目前,运用化学还原法修复对还原作用敏感的有机污染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郑建中等利用化学还原法在受铬污染土壤地下水系统修复过程中,通过将溶解度大、迁移性强的六价铬(Cr(VI))还原转化为稳定的三价铬(Cr(Ⅲ))氢氧化物,从而实现铬污染控制与修复的目的。同时,还原剂纳米级粉末零价铁的强脱氯作用已被接受和运用于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但是,目前零价铁还原脱氯降解含氯有机化合物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如铁表面活性的钝化、被土壤吸附产生聚合失效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催化剂和表面激活技术。

光催化降解技

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深度土壤氧化修复技术,可应用于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其中土壤质地、粒径、氧化铁含量、土壤水分、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等对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有明显的影响。如高孑L隙度的土壤中污染物迁移速率快,粘粒含量越低光解越快;自然土中氧化铁对有机物光解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有机质可以作为一种光稳定剂;土壤水分能调解吸收光带:土壤厚度影响滤光率和入射光率。

王阿楠利用光催化降解技术.使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通过光转化,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化学反应能有效地去除环境中的DPAA有机污染物。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原理及技术

传统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对于治理严重污染土壤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等优点,但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费用、二次污染等风险,因而一般不适用于大规模污染土壤的修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特定植物或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因其绿色环保、高效、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如迅速发展起来的纳米零价铁修复技术。纳米零价铁因其比表面积大、强还原性,且具有量子效应、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等特性,对重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逐渐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或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富集、降解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恢复被污染土壤的生产或景观价值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生物学过程。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其中主要以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为主。对于由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其修复方法不同。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科技人员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研究,已应用于砷、镉、铜、锌、镍、铅等重金属以及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并发展出包括络合诱导强化修复、不同植物套作联合修复、修复后植物处理处置的成套集成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筛选具有高产和高去污能力的植物.摸清植物对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发现了海州香蕾、蓖麻、鸭跖草等铜超积累植物:能富集砷的蕨类植物——  大叶井口边草等:能富集镍的植物290种,如地下株属、大戟属植物、木根草科植物等;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化技术的植物有金合欢维多利亚等。目前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还多集中在可用于特定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可安全食用的对特定重金属具有低积累特性的农作物及用于重金属修复的植物富集机理和影响其吸收特性的因素方面。植物修复重金属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成本低,非破坏性的土壤净化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等优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而言.如含有氯溶剂、苯、菲等多种有机污染的土壤.土壤中多数有机污染物能够被微生物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脂肪酸等无毒物质,最终变成无害形态。基于土壤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微生物修复已成为土壤有机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  。

研究人员发现.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解吸而进入土壤溶液,提高生物可利用度,可以被用作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强化剂。我国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筛选和驯化特异性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提高功能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寿命和安全性,修复过程参数的优化和养分、温度、湿度等关键因子的调控等方面。此外,生物修复与其它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易于管理等优点。因而,利用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系来共同降解污染物,清除环境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生物修复研究的新领域.对于提高生物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诸多优点,如可以利用太阳能作驱动力;能量消耗和费用少:对环境的破坏小;可使用于大面积的污染治理等。对于有机污染物土壤,植物加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物土壤主要包括3种机制,即: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并在植物组织中累积或代谢:植物释放的各种分泌物或酶类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植物增强根际区的微生物的矿化作用。

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一些菌根真菌和其共生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等起到矿化作用。如紫花苜蓿通过根际效应可以有效刺激土壤根际土著微生物活性和数量的增加,从而有效促进土壤PAHs降解.提高吸收率与矿化率。而且PAHs专性降解菌能明显促进紫花苜蓿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

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地位重要,潜在发展前景良好,市场效能高。但在理论体系、修复机制和修复技术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植物一微生物一有机污染物之间复杂的耦合作用导致难以阐明污染土壤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修复过程降解机理。

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经过近10多年来研究人员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其联合修复技术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已形成,并积累了治理污染土壤的综合工程修复技术应用经验,出现了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基于监测的自然修复技术等研究的新热点。未来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详情

1 向绿色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发展

土壤生物修复对于环境的要求,如土壤性质、温度、pH值、营养条件等是比较严格的。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最终找到一个最佳的条件。对于超富集植物,在适当的时候采收,并采取合理的处理处置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今后的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会成为主流。

2 向单项联合、杂交的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发展

例如植物一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综合氧化还原法、冲淋法和反应墙技术的新型原位复合修复技术以及植物修复与物理化学修复相结合等。

3 改进现有的技术及重视理论研究

对于植物修复.可以通过寻找、筛选、驯化更多更好的重金属富集植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超富集植物的耐性基因移植到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的植物中,使植物修复走向产业化。

对于微生物修复,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开发出抗逆性强、分解能力强的基因工程菌。同时,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机理研究,深入研究植物一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或是弄清植物的耐受性基因和富集重金属的原理。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修复系统的效率。在引入超富集植物之前,还要充分论证其是否会造成生物入侵等负面影响。

结论

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以去污染、复质量、再利用、保安康为目的。土壤修复往往是控污、减污、降毒、化险的综合净化过程,可使土壤恢复生产力、场地安全健康、矿区及湿地生态安全和景观美化。

目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本身都有明显的局限性,物理修复技术存在能耗高、处理成本高、对设备要求高、工作量大等问题;化学修复技术易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处理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生物修复存在修复过程缓慢、污染物降解不完全导致二次污染等。为克服这些土壤修复技术的缺点,发挥不同修复技术的优点,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控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在不同土壤修复技术的综合利用和开发物理、化学和生物联合修复工艺。

延伸阅读:

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原标题: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研究前沿与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查看更多>土壤环境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