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深度报道】首个BOT项目尴尬“坚守”

2014-11-05 10:02来源:法治周末作者:张舒关键词:PPP污水处理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PPP模式通过引入民营资本,能够破解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难题,缓解地方债的压力。”王守清说。

2014年10月31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专访时,王守清提出,有关部门应陆续出台配套政策、法规,以确保PPP模式顺利推进。

推行PPP模式应考量三个因素

法治周末:国务院及财政部为何选择力推PPP模式?这一模式有何优势?

王守清:这主要是由PPP模式的特点决定的。如果所有基础设施全部交由政府独自承担,则可能会出现政府资金不足而造成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或者因为政府供给与市场需求失配而出现项目高成本、低效率、高风险等问题。

如果把基础设施完全交给企业去做,则可能出现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社会责任,为项目推进埋下隐患。

因此,推行PPP模式,让政府和企业长期合作,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和企业的能动性,又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法治周末:在推进与应用PPP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考量与调研?

王守清:要保证PPP模式的科学应用与推进,至少要考虑三个要素。

一是要保证物有所值。对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是否要采用PPP模式,一定要做评估比较。要保证应用PPP模式后,项目会比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有优势。既要保证投资者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以吸引社会资本,又要保障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被破坏。

二是要重视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两大核心参与主体,分别是政府和企业。政府应对公众负责,企业则应分担原本由地方政府承担的部分或全部责任与风险。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一定要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既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能有效控制政府的财政风险,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是应强调公平分担风险。要想成功应用PPP模式,政企双方就要正确识别和公平分担项目风险,并通过特许权协议或合同进行落实。

对政府而言,应用PPP模式并不是把所有风险都转移给企业,要同时考虑企业利益;对企业而言,也不能把承担更多风险作为获得更多回报的机会,要考虑自身承受能力。

因此,在推进PPP模式的过程当中,要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缺乏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法治周末:据资料显示,在财政部力推PPP模式解决地方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PPP模式其实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这是否会为PPP模式的发展埋下隐患?

王守清: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了PPP模式的应用。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大量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与PPP模式相挂钩的法规政策法律效力较低,多为国务院或地方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尚未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同时,有一部分文件之间甚至在这一模式的称谓和内涵、项目所有权的转移与归属、税务的征收等方面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原标题:专题报道:首个BOT项目尴尬“坚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