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环保部谈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访谈实录)

2014-12-10 09:07来源:中国政府网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孙振世]一是公开什么。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强制性公开: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排污信息,包括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以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许可信息,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孙振世]二是如何公开。重点排污单位应当通过其网站、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或当地报刊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同时可采取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本单位的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设施等符合信息特点的以上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予以公开。三是如何监督。主要还是要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同时靠环保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的排污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网友 齐鲁大地]目前社会主义组织和公众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参与到环境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针对这种新形势,通知有什么新的对策?

[孙振世]《通知》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信息公开要求企业信息公开,同时要求环保部门推进有关环境监管执法的信息公开。第二,畅通公众举报渠道,提高办理质量。《通知》要求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畅通公众表达渠道,比如微博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同时要求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将结合当前技术现状,逐步拓展举报途径,便利公众参与,降低举报成本。为提高办理质量和透明度,《通知》还要求每月公布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人代表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还是要畅通渠道,接受公众监督。

[孙振世]第三,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听取公众建议。《通知》提出要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就是要完善重大工程建设前社会风险评估体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因素,积极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提前做好沟通、交流和应对的准备。风险评估主要是由第三方评估。

[孙振世]第四,邀请公众参与监督环境执法。长期以来,一方面环保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很辛苦,白+黑、5+2,但是公众不理解、不支持环境执法现象也有,执法外部环境改善程度有限。部分地区环境保护部门的行风评议长期处于各部门尾部,社会形象不太好。为打破以上困局,合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诉求,《通知》要求邀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监督环境执法。公众参与监督环境执法本身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公众通过自主申请或环保部门邀请,参加日常的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在体验环境执法工作的同时实施外部监督;二是公众通过关注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开,以信函、邮件、电话等方式表达自身的监督意见。

[主持人]可能网友有疑问,12369举报热线没有12315那样让老百姓熟知。通知发布之后在这方面会不会有所改善?

[曹立平]我们从部里要求,全面公开环境监管信息,环保部门掌握的环境监管信息和监管过程中的信息我们要公开,我们要求是八大类31项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是拓展公众参与渠道。12369是一个主要方面。同时部里也正在研究采取其他新媒体手段,除了网络以外,比如微博、微信,怎么扩大公众参与力度,扩大与公众互动的参与力度,使环保工作能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真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

[网友 爱我中华]当前环境保护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的,《通知》有哪些新要求能够破解这些问题?规范和约束环境执法行为?

[曹立平]广大基层执法监管队伍非常辛苦,也非常努力。可是确实也存在一些个别的不作为、乱作为、不规范执法、不文明执法的个别现象,老百姓反映强烈,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的重要方面。国务院《通知》对这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阳光执法”。具体措施来说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明确事权,省里干什么,市里干什么。省级在负责督查市县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主要负责巡查和稽查,协调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协调处理重大环境事件,每年要按一定比例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抽查。

[曹立平]市、县两级承担日常环境监管执法责任,要根据辖区环境监管工作任务、环境监管力量等,将本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监管单元,逐一明确责任人、监管任务和监管责任。明确农村乡镇和城镇街道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比如纠纷调处、协助执法、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

[曹立平]二是积极推进“阳光执法”。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定期公开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监管执法情况和群众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等信息。甚至提出来,可以邀请公众参与环境监管执法,推动执法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全面开展执法稽查。省里每年要对30%的地市和5%以上的县开展稽查,这个稽查是上级环境监管部门对下级环境监管部门的具体督办措施,主要就是强化责任追究。对相关监察机关、对监管不到位的地方,特别是对政府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一些情形要加强责任追究,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倒查机制,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境监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