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改革创新是环保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5-06-23 09:24来源:中国环境网关键词:环保部门环评内容环保对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环评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从源头防止污染产生的第一道防线,被认为是保护环境最有效手段之一。环评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环评的有效性和管理能力。

过去30多年,环评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源头预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评在有效性上存在的欠缺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这项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正如崔书红所言,我国环评制度不断完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环评制度在法规上需进一步完善,在体制机制上需进一步健全,在技术上需进一步提升。

环评关注的焦点是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环保措施的可行性、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和环境风险的可控性。就其本质而言,环评是建设单位对拟实施的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向社会公众做出的公开说明和承诺,评价单位的角色是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供独立、客观的专业咨询意见。

刘薇认为,由于环评一直被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环评批复作为审批核准项目的前置要件,在建设单位眼里,环评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批文本身,早日拿到批文就成了建设单位开展环评的主要动力和目标。基于这种认识,有的环评报告厚而无用,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有的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擅自变更建设内容、不落实环保措施,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先上车后买票”、未批先建现象,对这部分项目,刘薇建议,由地方政府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在建项目,实施行政处罚后履行环评审批手续,对建成并投入生产项目,认可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由地方制定统一认定标准,达到标准的予以认可,暂未达到的,责令限期整改,对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予以关停。

对环评及环评批复的认知误区,还表现在功能作用被夸大。刘薇认为,环保部门的职责应当是依法审查环评程序是否合法,环保措施是否可行,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而项目生产运行后出现事故风险与环评没有必然联系,环评批复不是对建设单位环境行为的终生背书,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对环评领域存在的问题,刘文祥建议,从政策法规、管理和技术层面全方位推动环评优化工作,回归环评的本质,聚焦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保对策措施上,增强环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环评效力。

环评改革必须重点抓好3 个环节,即划框子、定规则和查落实,对于规划环评来说,应该更多地体现在为地方发展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框子,做好源头预防。

环境影响评价司规划环评处处长刘贵云认为,规划环评的首要任务就是管空间、优布局,因此必须把它作为推动生态红线落地最重要的载体和最有力手段。在他看来,目前很多环境问题,都是因为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对城市、土地、园区、新区、经济区等类型的规划,要充分利用生态红线的集成成果,通过规划环评努力明确3 个清单。一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禁止开发范围的清单,二是确定区域鼓励支持准入的产业清单,三是对特定区域确定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这些清单的确定,必须与区域发展定位、生态功能定位、城市和产业布局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总体目标相协调。

崔书红则认为,各级环保部门应该对不符合规划和政策环评要求,越过生态红线布局,超出环境容量(总量)排放,跨过环境准入条件立项的项目,列入负面清单,向社会公告,不再受理和审批其环评文件。

原标题:改革创新是环保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部门查看更多>环评内容查看更多>环保对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