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报道正文

上海第二板带厂关停搬迁 居民开窗通风不再是奢望

2015-07-09 14:28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蔡新华 何长青关键词:大气污染生态文明建设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问题

工厂也在努力改善工况,终因各种因素叠加,成效其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上海第二板带厂也想认真履行环境责任,更想在这块“风水宝地”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工厂在环保设施上也进行了整改,如增装除尘设备、增加防护罩、做厂房封闭等,但是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有污染物不时“跑冒滴漏”,污染环境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记者了解到,企业将1台22千瓦的收尘风机改为两台55千瓦的风机,提高收尘效率,并关闭车间上方气窗,采取强化管理制度,减少工人人为操作带来的粉尘无组织排放。但由于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落后,在没有对工艺设备进行彻底改造的情况下,这些修修补补式的改造无济于事。

当地居民也不认可工厂的改造行为,有时环保部门一天会接到好几个投诉电话,有附近居民,有周边锻炼的人,甚至连路人都会投诉。因为违法排污,工厂没少吃到环保部门的“罚单”。

去年,工厂附近的复旦软件园投诉工厂冒黑烟,在上海市环保局的帮助下,杨浦区环保执法人员在工厂附近蹲守,经过几天蹲守,终于监测到工厂排放黑烟,且林格曼高度超标。工厂拿到了一张6.5万的罚单,同时因噪声超标,被足额征收噪声排污费10余万元。

“这类工厂影响居民健康生活,要尽早关停搬迁进行转型调整”,一位杨浦区人大代表就曾发出强烈呼吁。

其实工厂也明白这一点,工厂负责人坦言,“100多亩的地方,只有一两条生产线,太浪费了”,“这么好的地块要好好利用”。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他们曾经想过在此建设研发中心、会展中心等项目,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各种转型方案均成泡影。

今后能否睡个安稳觉?

只有转型调整一条路,需多部门联合推动

上海第二板带厂的存在与作为中心城区杨浦区的现实和未来格格不入,转型调整已成为大势所趋。

杨浦区濒临黄浦江,区内拥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发展高科技产业、滨江休闲产业等无污染产业是区政府的必然选择。

杨浦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不要污染环境的GDP,着力推进辖区内重污染企业搬迁和落后产能企业关停并转迁,实行转型调整。要通过“腾笼换鸟”,腾出土地发展高端无污染产业,实现区内经济绿色化,进而改变原来老工业污染重的面貌。

但是,第二板带厂长期没有效益,单靠自身力量无法顺利实现转型调整,而要解决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只有转型调整这一招。为此,杨浦区政府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把第二板带厂列入“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作为“三高一低”行业企业转型调整的重点之一。

同时,杨浦区商务委、区发改委、区环保局、区安监局等部门在统筹协调、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执法监督、职工安置、地区稳定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确保第二板带厂的转型调整方案层层落实、扎实推进。

为有效推动企业尽快关停搬迁,执法人员加大了检查力度,调整了检查方法。日常监察频次由原来的每季度一次增加至每月一次,遇到信访举报时,随时进行检查。

一位执法员说:“我们每天出去执法,都要绕到第二板带厂看看,遇有情况当场检查,发现违法问题,毫不留情地予以处罚,倒逼企业加快转型调整的步伐。”

同时在杨浦区政府的组织下,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规土局等相关部门也多次和企业进行沟通。

杨浦区发改委按照上海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有关要求,把这家企业列入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淘汰行动计划,并在杨浦区2015年度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计划安排中落实了项目补贴15万元。

杨浦区商务委从2012年起定期了解企业关停搬迁情况,积极与上海市经信委协调,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相关专项资金60万元。杨浦区土发中心从2014年初开始与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洽谈,推进土地收储。

第二板带厂顺利实行转型调整的消息很快在附近居民中传开,居民拍手称快,“以后家里可以开窗,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原标题:上海第二板带厂关停搬迁解决扰民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