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报道正文

天津“8·12”爆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纪实

2015-08-17 08:5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文生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监测仪器天津危险化学品爆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12日23时30分左右,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得到消息后,天津环境应急监测人员迅速集结进入事故现场展开工作。记者从8月13日凌晨起跟随他们进入现场,记录了他们迅速展开环境应急监测的工作实况。

大爆炸之后的次生环境污染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爆炸事故现场周边,最容易发生有毒有害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几天过去了,现在的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情况如何?

8月15日23点30分,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邓小文说,通过两天来的高密度监测,应急监测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气象条件和特征污染物的筛查结果,结合事态的发展和应急指挥部要求及专家组意见,事故应急监测组现在已经制定出“天津港-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监测方案”。这一方案是对8月13和8月14日两天临时监测方案的调整完善,8月15日12时起已经开始实施。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应急监测组还将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邓小文告诉记者,现在事故现场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多数已检测不出来。根据实际情况,拟将原来事故爆炸地点外围设置的17个特征污染物监测点位中的5个点位,改变为移动监测点位,进入警戒区内的核心区,为下一步处理处置爆炸事故遗留物提供监测数据做好保障工作。

设置17个特征污染物监测点

8月14日上午,记者穿越爆炸事故中心禁行区,再一次来到监测点位。此时,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已在事故现场连续开展了32个小时的工作。

与8月13日清晨初次来这里见到的情况相比,这里有了很大变化。当初在朝阳光芒映衬下通体发黑、边界略呈金色的烟雾带已经不见踪影,当初明显感觉到的刺激性气味如今也嗅不到了。

“我们目前有120多名监测人员在事故点周围开展大气和水的应急监测工作。8月13日,全市16个区县的环境监测人员,带着监测仪器都来此支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多位专家也赶到了现场,其中有的专家是放弃休假,直接从休假地点赶来的。”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魏恩棋在现场告诉记者。

魏恩棋说,在事故发生后的30多个小时里,现场一直为西南风,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周边共设立了17个应急特征污染物监测点位。其中,在下风向设置13个特征污染物监测点位以扇形排列,上风向设置4个特征污染物监测点位。

从点位分布图上,记者看到,在位于事故点下风向3000多米的天津港新港八号路及与之相交的美洲路等路段沿线,以事故点为圆心、半径3000米呈扇面状设立9个较为密集的监测点位。此外,在事故点周边北塘、中新生态城、汉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等敏感区也设有监测点位,形成了对事故点的环形包围。

唯一一个流动常规污染物监测点位也位于新港八号路上。记者来到这里时,时间将至正午。这个点位地处公路旁,无树阴遮蔽。在烈日高温下,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黄强和助理工程师陈美虎正在点位值守,两人的脸上已满是汗珠,上身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

他们是在8月13日20∶00接的班,需要在此值守24小时。黄强告诉记者,常规污染物监测点位负责监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PM10、PM2.5常规6项污染物,从目前情况看,常规6项污染物数值基本保持稳定,除PM2.5超标外,其余都不超标。

原标题:一切为了数据的准确及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应急监测查看更多>监测仪器查看更多>天津危险化学品爆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