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山东环保厅长对话南方周末:环保兼顾经济才算成功

2015-09-28 10:27来源:齐鲁网关键词:新环保法环保系统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生水、人工湿地只是强化自然净化

南方周末:整个南四湖治污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张波:我们经过长期思考,构建出一套“治用保”的流域治污体系。我可以在此第一次比较系统对外解释下。 所谓“治”,就是全过程的污染防治,引导和督促排污单位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治污水平。

所谓“用”,就是因地制宜地建设企业和区域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努力减少废水排放。根据测算,山东每年产生达标排放的废水高达56亿方,而南水北调的一期调水才不过15亿方。做好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对缺水的北方地区意义重大。

但同时这些水即便是达标了,距离国家要求的三类水质还很远,如果任由这些水进入干线,那干线达到三类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在进入干线前,甚至湿地之前,要先回用。为此,山东必须统筹流域内再生水的生产、需求和湿地的接纳能力这些因素,利用季节性河道、闲置洼地,因地制宜地建设大量再生水调节库。

而所谓保,就是大力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努力提升流域环境的承载力。

南方周末:南四湖治污过程中,再生水(即废水或雨水经处理后能再次使用的水)部分回调到了城市河道,有专家担心出现生态问题,目前有没有发现问题?

张波:南四湖因为没有入海通道,所以必须解决再生水的去向问题。目前,单是南四湖流域,我们就建成再生水工程53项,总规模达到122万吨/天。同时,水利和环保部门联合指导沿线各市建成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21个。每年光南四湖周边地方就消化再生水2.1亿方。1亿方就是一个大型水库,这就相当于2个大型水库。这一方面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降低了南四湖环境负荷的压力。

南方周末:在湖区建设人工湿地降解水体污染物,也是确保南水北调水质的办法之一。有专家担忧,这么大规模人工湿地对生态是否有负面影响?

张波:我们确实建造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工湿地,接近50万亩。效果很明显。山东过去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都是四五十毫克每升(单位同下)以下,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后,就变成三十多,而经过湿地之后,通常能做到二十以下——这刚好相当于三类水的水平。

而经过湿地再进入湖泊,湖泊又有自净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干线的水质,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原理。

学者们担心的问题,其实在自然界是广泛发生的。以长江水为例,它到了下游还是很好的二类水。但它的来源,除了天然的径流,都是重庆、武汉、南京等大大小小的城市排放的污水,最多也是经过治理的废水,这些水加起来的总量比山东的量多得多。但事实证明,经过自然的循环净化,到了下游后依然可以达到三类水,甚至是二类水。山东的做法,无非是强化了自然的净化。

南方周末:人工湿地的成本及维护费用如何消化?

张波:整个南四湖治污的费用,政府投入大约100亿元,占社会投资不到10%。我们注意到,如果建了湿地后,又靠政府来运营,往往干不好。事实证明,只有引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机构,加强政府监督管理,才能建立长效机制。

现在有很多社会机构对人工湿地的管理是感兴趣的。它是生态景观,可以投资,同时运行管理费用也不是很高。

原标题:山东环保厅长对话南方周末:环保兼顾经济才算成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环保法查看更多>环保系统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