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山东环保厅长对话南方周末:环保兼顾经济才算成功

2015-09-28 10:27来源:齐鲁网关键词:新环保法环保系统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行业标准倒逼企业转型

南方周末:无论是治霾还是治水,山东的标准都比其它地方走得更早、更严一些。有不少声音说你是不切实际。

张波:这里有一个底线思维问题。十几年前,我们就确立了一个目标,就是希望缺水的山东实现“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鱼”。只有迎合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区域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山东环保的许多做法就是建立在这条底线之上的。

南方周末:为何要把“常见鱼类稳定生长”作为环境质量的具象性指标?

张波:我们的环境质量标准从一类水到五类水,和发达国家基本是接轨的,比较严格。但是我有一个观点:发展中地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应当适度放宽,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适度加严。在这一点上大家可能会有争议。设立“常见鱼类稳定生长”这样的具象性指标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五类水标准之外又建立了一个评判标准,普通公众很容易理解、判断和监督。我如果说COD多少,氨氮多少,老百姓没法判断。河里有鱼,而且稳定生长,老百姓就更加安全了,这是衡量流域环境质量十分重要的生物指标。

南方周末:污染物排放标准加严具体有哪些措施?

张波:2003年我们发布实施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这个标准跨越八年,实际分了四个阶段。开始阶段比较宽,标准是引导性的,就是给大家一信号要加严了,到了某个时段就是强制性的。所谓强制性就是企业不达标就要承受被罚款、限产,甚至是停产整治的处罚。排污单位废水要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成的治污水平,才能排向环境。

南方周末:这对目前转型期的中国环境治理有哪些启示?

张波:对企业来说,这个标准就像老虎一样追在屁股后面,跑慢了就会被咬着。实践也证明,这个标准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倒逼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山东造纸行业转型升级的案例。这个案例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一个曾经臭名昭著的重污染行业和一个最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经过八年艰苦博弈,取得双赢结果。对于发展中地区来说这是个让大家很高兴的事情。在转型时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政府应当怎样发挥更好作用,南四湖治污是一个很好启示。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转型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张波:对中国的环保,我属于谨慎乐观派。我觉得转型期的环保工作,有三个重要作用。

一是以环保保护倒逼经济社会转变方式的着力点作用。山东的造纸业案例,就非常经典。2013年与2002年相比,山东造纸行业产量增加了两倍多,利税增加将近4倍,都是全国第一位,企业从两百多家减少到十多家。而全行业的COD排放总量,同比减少了88.2%。如果没有环保倒逼,山东的造纸业会有今天吗?

第二是增长点作用。以环境经济政策和环保执法监督,它能把潜在的环保市场,转变为现实的环保市场,释放新的增长红利。中国那么大的环境需求,环境经济政策到位,监管到位,释放需求,这就不是内需吗?拉动内需,这不就是绿色发展?这就是转型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三个是观测点作用,各地谈转方式、调结构,成效如何,应该要看环境质量。只要把环境质量数据夯实,就可以把中央对地方的要求考核落实到位。到时,谁真干环保,谁假干环保,通过观测点,就能一目了然。

原标题:山东环保厅长对话南方周末:环保兼顾经济才算成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环保法查看更多>环保系统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