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人物正文

俞汉青:协同创新 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混合动力(中)

2015-11-10 09:31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俞汉青关键词:环保产业俞汉青环保科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协同创新促进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

面对我国目前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现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走出一条适合于国情的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之路。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求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链中的各个单元各司其职,更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创新。

1 政府的作用

首先,政府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环境推动创新创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科技部门正在改变原有的多头资助模式,拟设立专门的产业化引导基金,这对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有利的。但是,如果继续沿用863、973 计划等大项目模式推动技术创和成果转化,其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效果则成疑。多年的事实证明,经过市场考验的产业化是具有竞争力的。如果科技部门采用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相结合的科技经费管理方式,将既有利于发挥科技部门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发挥项目对科研资源的合理引导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市场导向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管理,建立多方参与的机制,充分听取科技界和产业界两方面的意见,并发动由行业协会(如环保产业协会)在征求成员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技术需求,按照行业的实际技术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

其次,政府可考虑设立专门的中试基金,吸引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促进技术中试环节的多元化投资,形成风险和收益的共担机制,并充分发挥政策性风险资本的引导作用和风险分担作用。一旦新技术和新产品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就可能吸引到大量民间资本的主动进入,形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新的动力。此外,可以借鉴德国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在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设立一定份额的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于成果的产业化工作。

再次,政府除了可以资助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环保基础科学研究之外,还需要为成果产业化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具有激励与制约作用的经济政策。例如从税收制度方面,需要保护企业创新的动力,利用税收杠杆推动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新领域。

最后,政府需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成果产业化的行为进行规范,厘清政府、高校和创新者之间的产权归属。并通过建立法规制度,让各方享有更好的创新环境。这在环保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产品模仿泛滥的情形下,对环保专利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的作用

       在现阶段,国内的环保企业并非是创新的主体,但的确是环保成果产业化的终端和主战场,企业应该担当成果产业化的主要角色。在技术演变成产品的过程,既包含了生产工艺方面的创新,也包含了对产品进行的外围创新。相比工艺创新,外围创新虽然容易,但却易被模仿,这在环保行业尤甚。目前国内的环保企业在外围创新领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使环保工艺和设备产品更加符合国情和实际要求。之后,核心任务则是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创新。最后,则需要进入更加深层次的工艺创新,即通过改善或改变现有环保工艺,提升环保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效率,并降低使用成本。

环保企业作为成果产业化的的主体,应该拥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视野,需要提高研发投入力度,并多方位地参与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企业除了加大投入到自身的研发中去,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与国家和高校的基础研发体系。这样既可以实时掌握新技术的动向,又能够发现和把握机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增长点。这里有一个Paques(帕克)公司的案例。帕克公司原本是荷兰一家规模较小的水处理公司。该公司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初资助Wageningen 大学的Lettinga 教授进行食品加工废水的厌氧处理研究。在1982 年Lettinga 教授发明具有革命意义的UASB 厌氧高效反应器之后,公司长期资助Lettinga 教授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并与之合作相继研发了IC、EGSB 等新一代的厌氧高效反应器,并逐步成长为国际性的环保公司,在工业废水处理、废气脱硫、重金属脱除和市政废水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该公司针对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厌氧反应器技术享誉全世界,已广泛应用在全球五百多个涉及啤酒、饮料行业;制浆、酒精、发酵、化工等行业废水处理项目中,在中国就承接并建成了近两百个以厌氧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该公司业务的稳步增长与其多年的科研投入及与高校的合作密不可分。

环保企业对于科研成果要有敏锐的嗅觉和辨识能力,需要擅于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发现和发掘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在此方面,荷兰DHV 公司在好氧颗粒污泥废水处理技术上的产业化就是一个范例。该公司成立于1917 年,总部位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该公司在水处理领域由于在1967年发明了Carrousel 氧化沟而广为人知。多年来Carrousel 氧化沟是该公司的拳头技术,并在原有Carrousel 氧化沟的基础上又发明了Carrousel 2000 系统,实现了更高要求的生物脱氮和除磷功能。至今世界上已有850 多座Carrousel 氧化沟和Carrousel 2000 系统正在运行。后来,公司又发展了第三代的Carrousel3000 型氧化沟。DHV 公司在2005 年左右了解到Deflt 理工大学van Loosdrecht 教授课题组在好氧颗粒污泥实验室试验工作的进展后,投入资金与该课题组合作,开始了好氧颗粒污泥废水处理技术的中试和产业化工作,并利用自身擅长的水力学技术,成功打造了商品名为Nereda 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并迅速在全球推广应用,占据了好氧颗粒污泥废水处理技术成果应用的制高点。此外,我国的环保企业应该学习日本企业的经验,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提供源头活水,也能够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贡献。

例如,在生产水处理膜材料和膜组件的日本东丽公司,其在日本东京的研究机构就有超过2千名的工程师,夜以继日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和技术难题的破解,使之成为世界水处理膜材料和膜组件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日本企业对自身研发能力和研发团队的重视,也使之具有极强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这也是生产分析仪器的岛津公司等也能够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的原因之一。

图二 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路线图

最后,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基础研究-- 应用研发-- 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中,实际上还存在一个反馈循环机制(图二所示的虚线部分),即大量科研成果实际上是源自于工程实践中出现或发现的技术难题的解决。在技术或产品的应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或技术难题,由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很少在生产第一线,无法了解工程技术中的新问题。如果企业及时准确地把这些问题反馈给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后者又能将这种实际问题(或类似的几个实际问题)概括成或上升到一个理论问题加以研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在理论上解决之后,再回到更加广泛的实际问题中去,不仅能够及时地解决技术难题,而且能够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动力,将显著加快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这也是近年来国内环保界所倡导的“环境工程科学”的精髓所在。

未完待续……To be continued

延伸阅读:

俞汉青:协同创新 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混合动力(上)

俞汉青:协同创新 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混合动力(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俞汉青查看更多>环保科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