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山东:监测外包 “拧干”环保数据水分

2015-12-21 08:31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刘宝森 王井怀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自动监测设备环境监测机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2015年第二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典型违法案例,少数不法企业在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上弄虚作假。

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正确实施环境治理决策的基础。在需要进一步严厉打击企业恶意违法的背后,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地区环保数据监测仍难以跳出政府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专家认为,从体制机制上改变数据监测固有模式,是保障数据真实性的关键所在。

A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频发的台前幕后

长期以来,违法排污者试图通过花样繁多的手段干扰环保部门数据监测,试图逃避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

据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副主任石敬华介绍,排污企业主要通过2类方式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进行数据造假:

一类是通过修改设备工作参数等软件手段造假,比如实际监测的排放浓度是1000毫克每立方米,在软件计算时加了个0.1的系数,结果就成了100毫克每立方米。

另一类是通过破坏采样系统等硬件手段造假,比如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等。山东省在2013年查处的17家企业中,12家采用软件手段,5家采用的硬件手段。

企业公然干扰在前,然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其背后存在的监管模式痼疾。

长期以来,以政府相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为主开展监测活动的单一管理体制是我国环境监管的主流模式。

山东省环保厅此前通过调研发现,受体制机制的制约,这种环境监测已越来越不适应环保工作的需要。一是政府既当提供环境监测信息的运动员,又当负责监督管理的裁判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容易受到质疑。二是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基本由各级环保部门自行监测上报,“考核谁、谁监测”。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监测模式容易受到同级政府行政干预,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甚至腐败的发生,而政府部门自己监控、发布数据让监测数据公信力大打折扣。

B监测体制机制改革摆脱政府干扰积弊

随着环保标准的日渐加严,环境监测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政府监测机构渐显分身乏术,监测体制机制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记者采访发现,早在2012年山东就开全国先河,启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环境质量考核“上收一级”,污染源管理“下放一级”,省级负责各地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各市、县(市、区)。

而在监测机制上,实行“转让-经营(TO)”管理模式,即第三方监测。推行“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真实数据”运转机制,并建立“运营公司内部质控,比对公司移动比对,省级环保管理考核,市级环保定期互查”及“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4+1”监督机制,以提高数据质量。

原标题:山东:监测外包 “拧干”环保数据水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数据查看更多>自动监测设备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机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