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污染治理趋势解读 “土十条”功效仍旧存疑

2016-03-08 17:00来源:中国环保在线作者:稻米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土十条土壤环境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膨胀的市场是泡沫还是机遇

2011年发布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拨出300亿元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针对城市历史遗留污染土地,中央将给予30%至45%的财政补助。根据2015年11月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中央预计投入将达30亿元,占到中央环保科技预计总投入的10%。相比“十二五”,这是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此,有专家预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而随着“土十条”的落地,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还将有更大上升空间。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形成了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目前,我国土地已修复场地数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我国约43.75%的土壤修复项目规模较小,集中在5000万元以下。2亿元以上相对大规模项目比例仅占18.75%。与美国和欧洲分别已修复30283处和80700处污染场地项目相比,我国已修复的场地数不超过200个,土壤修复市场处萌芽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未来随着土壤污染问题不断突出,中国将经历从修复技术、治理模式以及立法规范化的过程,并逐渐形成完整的市场机制。

相关研究机构指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过去每年大概维持在40~50亿元的市场空间。2008年,欧洲土壤修复市场份额最高曾达到GDP的0.3%,而我国2013年的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仅占GDP的0.007%。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已开展、完成和招投标过程后中标的土壤修复项目有40项,投资金额约为17亿元;2015年,我国公开招投标开张的土壤修复项目有32项,投资金额约为23亿元。

业内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土壤修复的规模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并且将伴随着“土十条”的出台迎来行业拐点,市场规模将迅速膨胀。未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达到10万亿级别。

土壤修复存在万亿市场空间的推论,其中一条依据是,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反映的情况,若要修复全部已查出的受污染土壤,万亿资金略显保守。另外一条依据是,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已实现年营业收入约3万亿元,根据环境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按此推断也是存在万亿市场的空间。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土壤修复面临资金缺口大、融资难、标准和相关政策法律缺失等一系列更为具体也更棘手的难题,推测出来的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也许仅是一场虚妄的猜想。

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今年8月18日发布的《2015年土壤修复市场年中盘点》显示,截至2015年6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今年正在开展的土壤修复工程类及调查评估类项目总计19项,投资金额约16.5亿元。将这两个数据分别与2013年的28项和15亿元对比后发现,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项目仍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并未出现跳跃式发展。

修复项目平稳发展的背后,是我国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的土壤修复行业。

《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称,我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刚刚起步,发展较慢,还远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与先行国家和地区比总体差距很大。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仍亟待破解,包括法治建设、规划引领、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和资金保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0%以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委员会秘书长刘阳生认为,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尚未起步,还不具备发展条件,发展还需要冷静、科学、理性。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实施管理处处长贾文涛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治理与修复自非朝夕之功,需要海量的资金做支撑,需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强化污染主体责任,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进来,保障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稳步持续推进。

事实上,从目前的整体情势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尚未十分完善,但是关于土壤污染的相关政策、法规已经具备了整体框架。

据相关专家总结,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可大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7年)我国开始逐步涉及土壤环境保护,发布了《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并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第二阶段(2008~2012年)我国逐步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发布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我国加快土壤污染修复立法,相继发布了《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等。这些也被业界认为是推进土壤修复最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但综合来看,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还存在一定缺陷,立法技术方面我国法律侧重点不明确;法律内容方面我国目前多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责任主体,土壤修复责任主体确定仍存在一定纠纷,盈利模式尚待进一步完善。

原标题:土壤污染治理趋势解读 “土十条”功效仍旧存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治理查看更多>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环境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