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白岩松发问土壤污染治理:透明度不高

2016-06-06 10:37来源: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关键词: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耕地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监督执法面临陈规旧法

土十条”仅仅是个框架

有媒体报道称,无奈的施工方曾雇用重型卡车外运土方,倾倒在郊区荒地上,遭到村民举报。一系列标准缺失,环保部门监管执法也深为困扰。

王夏晖说:“现在国家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没有一个专门性的法律,现行标准是1995年发布的,但对于我们住宅、工矿企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建设用地,并没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在参与制定“土十条”或是参与土壤修复工作的专家们看来,尽管在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但“土十条”的出台,事实上还只是确立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框架。与欧美、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土壤修复治理工作相比,我国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各地土壤修复工作陆续展开

救火式、短工期 急功近利

年初,湖北省人大通过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于此同时,各地针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修复工程也在密集展开。

和北京上海相比,二三线城市的财政和技术都受到限制,面对迫切的土地开发压力,“救火式”的修复并不鲜见。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9月,土壤修复项目工期多于500天的仅占12.6%,200天以下的项目占比达到66.7%,普遍呈现“短工期”的特点。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杜平看来:“没有哪一个场地的修复是一蹴而就的,从荷兰的、美国的以及意大利的这些修复案例来讲,八到十年都是一个很正常的时间阶段。”

地方土壤修复工作遮遮掩掩

公众难以参与 社会难以监督

2015年,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竞争性评审项目下发了28亿元资金,第一个开工的是云南省陆良县历史堆存渣场污染土壤修复治理项目,但当地政府拒绝了媒体采访。

在目前全国上百个试点项目中,这样“神秘进行”的占了大多数,公众很难获得相关信息。

原标题:白岩松发问土壤污染治理:透明度不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耕地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