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白岩松发问土壤污染治理:透明度不高

2016-06-06 10:37来源: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关键词: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耕地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杜平认为,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从这个事情发现到最后法律的颁布,其实经历了大概二十年的时间,这二十年的时间,包括日本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等等。当时发现的问题就只有镉,发现了其它问题之后,才增加了比如说铜、铅、锌这些指标,当然还伴随着一些法律的完善。”

在本周,土十条明确提出,到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而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经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而随着预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显然就是资金。

杜平说:“国际上都有一个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找不到污染主体的,可能地方政府就要承担一部分费用,国家投入的资金量要稍微大一些,但是后期土壤修复行业的长时间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企业的主动参与。”

公众要参与,社会要监督

动辄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资金,就为完成一个土壤修复项目,而当巨额资金投入之后,数年内也未必能够看到显著的成效。

土壤修复本身的复杂性和治理进度的长期性,对于一些依赖以土地出让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来说,或许也将是个艰难的抉择。

杜平道出了某种现实:“他们就会提出质疑,说我交给你一块土地,你去给我做修复工作,可能要五年甚至十年,那时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位置上了,那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显然,在土十条已经明确了土壤污染治理的方向时,法律监管和防治体系缺失、科技支撑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就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接下来需要突破的瓶颈。

从地方政府到民众,在期待环境改善的同时,对其复杂性和漫长过程能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或许也是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基础所在。

杜平认为:“什么样的污染情况,目前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完之后是什么样的结果,用作什么样的用途,对周边居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公开的信息。'土十条'的颁布,实际上强调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使公众参与进来,怎么样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她认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将成为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支撑点。

原标题:白岩松发问土壤污染治理:透明度不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耕地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