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传承与发展——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

2016-06-21 08:55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高嵩 俞岚 秋琳关键词:污水处理厌氧技术王凯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至此,在第三代厌氧团队的不懈努力下,UASB技术在中国,已经成功从“反应器”演化为“产业链”,并借助整个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力量,在工艺上实现了快速突破。在反应器标准化实施和应用之后,广大的科研和工程技术力量开始有空间集中精力突破关键问题,很快在有机负荷方面出现了可与荷兰媲美的进展。

在EGSB领域,十方和帕克两家公司后来基本平分了国内市场。2009年,王凯军教授和十方董事长甘海南在西安开会期间,向Lettinga系统介绍了中国厌氧发展的历程。Lettinga教授表示,十方公司的工作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成功的厌氧技术的推广者。

2015年,Lettinga、王凯军等人在济南餐厨厌氧工程现场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王凯军、左剑恶和山东十方公司组成的团队,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将近400多个UASB和EGSB反应器的工程,厌氧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也因此越走越宽广。

从这个十几年前的故事,我们可以感知到什么?首先,这件事提供了一个后发优势的案例。后发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充分整合先进技术,加上对工艺的理解,利用本国刚刚兴起的市场,以更快的速度赶超前人。

山东十方公司是中国厌氧故事一个闪亮的角色,因为他担负起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等待的那个角色;而世界范围内其他成功的厌氧公司,如Paques,BIOTHANE,无一不是成功协同创新的受益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曾经在《环保产业》撰文指出,环保产业的创新动力在于高校。这对于目前不断推动“企业是创新主体”的中国来说,尤其值得注意。

与荷兰故事相似,这次成功自然也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故事的主角王凯军教授可以称得上承上启下,衔接中西,创新未来。他师承Lettinga和郑元景两位大师,兼备对中国现状和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深刻理解,才能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技术领域,做出特定的选择。他大胆创新,攻坚克难,才能在“九五”攻关中提出了设备标准化这样极大促进了厌氧发展的战略性思想。可以说,荷兰UASB的成功诞生和世界范围的迅速推广,与中国的跨越发展,也是特定创新基因的一脉相承。

与始终精耕细作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的Paques公司不同,作为一家成功的中国本土环保企业山东十方公司已经将厌氧技术拓展到垃圾处理、固废处理等多个领域,并投资了多个项目,转型成为了一家以沼气生产、利用为主营的能源公司。中国的环保企业,似乎总逃不掉“科技—资产—资本”的发展路径,这其中的得失,又是一个值得书写的篇章。

延伸阅读:

【深度】产业化之前:中国厌氧污水处理的那些年 那些事

【深度】王凯军:创新厌氧技术 引领厌氧领域新格局

原标题:独家 | 传承与发展 ——厌氧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厌氧技术查看更多>王凯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