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观察|从环保部长近期动态看环境治理新风向

2016-08-30 08:37来源:固废观察作者:刘瀚斌关键词:环保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洪荒之力助推资金流向PPP型环保治理

PPP的形式并不新鲜,其目的是将热钱从虚拟经济“挤回”至实体经济中。在当前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又将重挑大梁。生态环境基础社设施的PPP建设,无疑将作为带动投资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促进相关企业订单落地、改善现金流、降低表内杠杆、优化盈利能力。

中国的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8%以上,环境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30%。并且,目前60%的环境治理需求还没有被市场挖掘,在被识别的市场中,20%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20%的需求是被政府错误的配置而扭曲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环保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释放。

在4月19日展望“十三五”报告会上,陈部长明确提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等方式,大力推动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让节能环保产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新动能。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在5月26日,陈吉宁部长出席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高级别会议时,谈到“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环保作为新的经济产能增长点,似乎已有了取代房地产等传统支柱行业的气势。黄润秋部长则直接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环保产业正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财政部7月公布的PPP项目数据显示,目前环保相关的PPP项目总计达到1.5万亿元规模,主要涉及污水处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供水、垃圾处理等。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韩斌介绍,随着PPP与环保产业的融合,环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部门分割的限制被打破,政府可以统筹更多资源集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治理市场和不断推出的政策供给,正在呼唤新的环保投资模式的延伸,十万亿的PPP项目已陆续上马,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类项目进入了财政部的PPP项目库,因此,更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环保产业将吸引更多资本的蜂拥而入。

从蓝海走向红海

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李总在今年的八项工作安排中专门拿出“第六部分”对环保工作进行了部署,可谓用心良苦。并且将以往表述中的“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改为了“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单单“双赢”两字现实了高层高度提升了“环保领域”的内涵,已经开始试图通过“环境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价值的释放,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政府的最终目标。

而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新《环保法》是中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分水岭,之前的环境保护产业比较落后,定性为一个假产业、伪产业、低水平治理的产业,存在大量应付性工程,行业规则主要是低价竞标,而步入了“真产业”时代,是进入了效果时代,一切服从于可感知可复制的效果。同时,也进入了拼真技术的时代,资本的力量只能助推却不能替代技术。

作为“补短板”中的重要一环,“环境改善”作为政策供给刺激出创新的“环保技术”、“环保服务模式”的新需求,第三方治理开始唱主角,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情。应该说,环保产业的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已是国家意志,本次“绿色发展+环保新政+工程项目+多行业交叉”的组合将会拓宽环保疆场的边界,也就进入了增产的时代,大量“门外站的野蛮人”都进入了环保产业,大量的资本也涌入了环保产业,相信这个行业未来的厮杀只会愈演愈烈。

至此,可以对环境治理的思路有整体认识了。从很多之前空白的治理领域,一下子建章立制往往是困难的,这里面的政策风险更多的来自于配套政策配套法律的不完善,这也将是市场对该领域挥之不去的忧虑来源。因此,仅仅看环保部的政策,没有前后左右的场景,尚不能理解环境治理最终能走出怎样的道路,我们要多多关注部长动态,看看他们在忙啥,便知道自己能做啥。

原标题:观察 | 从环保部长近期动态看环境治理新风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法查看更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