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矛盾
围河湖建设,降低城市蓄洪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武汉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填湖史。”2013年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曾指出,摊大饼式的发展终将带来“大城市病”。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围湖河造地、围海造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土地。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2的10年间,武汉市的湖泊由200多个缩减至了160多个。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武汉城市建设区总面积在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55.06平方公里到2011年的507.54平方公里,5年间面积增长了11.53%。
不仅是武汉,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满足粮食需求,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被大规模围垦,湖泊湿地数量和面积迅速下降。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教授陈家宽研究显示,湖北省天然湖泊数量已从1950年的1309个减少到2005年的979个,面积由8503平方公里减少为3025平方公里,减少超过一半。
类似长江流域城市发展的,全国比比皆是。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从2009年~2013年,全市湿地总面积减少6000公顷,致使福州遇到暴雨天气就很容易发生内涝。
深圳市是一个典型的“围海造地”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建市以来至2013年,通过填海变成陆地的湿地、海域至少为69平方公里,超过6个蛇口半岛面积,占全市海域面积的6.5%。深圳也因此失去了80%的自然海岸线与75%的红树林湿地,深圳湾水体交互能力日益变弱,城市防洪河道发生很大的变化。
城市的硬化使得城市土地失去消化和吸纳大部分雨水的自然功能,城中大量雨水又必须往不断缩小的湖泊、河流、海洋中排走,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城市调蓄洪水能力成为不少城市的短板。
随着极端气候的出现,政府传统的城镇管理模式和治理理念开始跟不上形势。不少专家呼吁,中国城市要采用新式的自适应城市治理策略,引入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提高城镇规划的可持续性,这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武汉等城市在2015年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获得数亿元国家财政补助。
除了3年前的130亿元治水决定外,2015年,武汉决定3年投入102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城区的河、湖、池塘等水系,以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让雨水下渗、滞蓄、净化、回用。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吐出来,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告诉记者,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难以预测50年或者100年后的海平面、江河水位到哪里,这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留有更大的余地。
“现在新规划的城市应该主动沿着河道、湖泊和海岸线后退,给河流湖泊海岸线让出更大空间,便于城市洪水通过,解决城市‘一下雨就看海’的情况。”马向明说,同时城市沿着水道后退,可以给城市留出更大的风廊,加快城市风速,有助于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灰霾、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
对策
因地制宜,规划应考虑气候因素
极端气候频发,暴雨动不动就突破地方降水最强记录,给很多城市出了难题。
“内涝并不要紧,问题是我国城市面对气候灾难仍然是脆弱的,对于这方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不清楚,这才是气候变化战略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注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生于洋说。
于洋认为,根据我国经济和财政状况,在各历史阶段,城市应承受不同程度和频度的内涝,“过度超前投资基础设施”对可持续发展并不一定有利。但我国迄今没有把气候变化适应和气候灾害应对放到和二氧化碳减排同等的战略地位,全国气候脆弱地图、行业普查也没有立项,这是需要改进的。
马向明说,武汉这些城市原本地势低,城市生活与到“城市来看海”这些现象在一段时期内还会共存。而花费130亿元做工程仅能解决小范围洪水,武汉这种特大型城市仅仅依靠工程无法解决淹水问题。一味依赖建设会带来高昂的城市成本,最终导致城市缺乏竞争力。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至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日前,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至80%以上。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城市河湖系统韧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
近日,四川《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六章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责任主体、职责分工和社会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发改、自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的海绵城市建设职责;规定了海绵城市设
近日,《河北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
5月31日,由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江西省鹰潭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体完工,预计今年11月全部验收后,进入18年的运营期。项目建设总面积27.75km,总投资约13.92亿元,采用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每年实行按效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清单》中总结了地方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上海市
5月22日,安徽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征求《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指出条例适用于六安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条例中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发布,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本规定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2024年4月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长、高管发生变更的公告,详情如下:免去范瑞威同志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申石泉同志不再担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职务。周军同志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
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升级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邯郸市市政排水管理处坚持在排水管网运维中做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添置新装备。针对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效能不高的问题,邯郸市市政排水管理处改变原有的人工查探、人力清掏等旧
城市排水管道内存在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容忽视的CH4无组织排放。综述了城市排水管道系统不同部位的CH4排放研究现状,估算了2016年我国城市排水管网CH4排放量为6.32MteCO2,为城市“隐形”CH4排放的重要来源;总结了管道内CH4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污水管道内的水力条件和污水特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深入一线进行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服务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同济大学牵头组建马鞍山市驻点工作组,
“泵站是城市安全的基础保障设施,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城市排水系统运作情况来看,雨水进入专用管道后便会进入泵站,而雨水泵站的深度、体积直接决定着排水容量,影响着城市排水系统的运作。”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方法、路径和实施效果做出明确部署,但时至今日,业内和社会上仍存在对“海绵城市”的认识有不同看法,甚至误解。梳理和回顾文件出台的背景,对中国式海绵城市的定位、概念、实施理念与策略进行解读,针对部分“误解”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意见,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全域推进。
在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灾害所占比重高达40%。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内涝是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有超过62%的大中型城市发生过严重的城市内涝,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拟针对郑州“720”超标暴雨事件对超、特大城市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城市如何应对此类事件等问题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河南郑州,正经历暴雨之考。事实上,为应对内涝,这座城市早有准备。早在2016年,郑州就进入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范畴,如今五年已过。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郑州要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一场极端的特大暴雨,让处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地的郑州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也引起人们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污水处理设施规模逐年增大,但城市水环境治理依然存在问题。通过分析2002年—2016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与现状,发现我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污水排放量与末端处理设施能力的矛盾已得到缓解且污水处理设施留有余量
国务院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提出: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
导语:在雨季面对水环境和水安全双重压力下,如何提升城镇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弹性与可持续性,对保障城镇水系统安全日益重要。城市排水系统具有动态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从面向流域治理的角度,在进一步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最大程度发挥排水系统“源头-过程-末端”能力等多目标协同下,系统的
摘要:通过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对城市现状的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评估是当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基于InfoWorksICM建立了一维及二维耦合的上海某区域排水管网模型并进行验证,基于该模型对区域的排水管网能力及内涝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分析。经评估认为现状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未达到3年一遇的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综合考虑我国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南北方的气候不同,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涵盖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如此力度地建设海绵城市,为什么还没有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能否解决?需要多久?为此,新华网采访了哈尔滨工业大
受台风天鹅外围环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申城昨天出现明显降雨,今天早上拉响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市内有地方出现积水。以往,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许多城市,遭遇连续暴雨后就容易开启看海模式。如果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未来能不能给上海滩铺上一块大大的海绵,下大雨时把雨水吸掉,不下雨时把蓄存的水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