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城市躲不开的雨水躲不过的灾 海绵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2016-09-02 09:1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杨辉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城市都能应付,那么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建设就是极大浪费。”马向明说,城市管理者应该具有风险管理意识,涉及生命安全、生活必要设施等必须保障的建筑应建在高地,主要道路、城市核心设施、地铁入口要抬高防止被水淹没。其余的基本设施如公园、广场、绿地可以设置在低洼处,一旦遇到极端气候可以蓄水淹没掉,不会对城市带来毁灭性打击。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我国城镇规划对当地气候、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考虑不够。政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在城市应对极端气候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国气候脆弱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城市停车体系,武汉洪灾中有不少汽车报废,损失不小。”于洋说,我国一定要识别宏观方面的气候脆弱区域、风险项目和产业,微观方面的城市中气候变化脆弱部分(停车系统)和人群。

上海气候中心高工史军则表示,在极端气候频发情况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低碳城市、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项目,必须评估其对未来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敏感性及存在的风险,并融入区域气候承载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评估、产业布局选址、城镇规划设计、农业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从而实现提高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城市生命线工程、高速铁路工程、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以及沿海港口码头工程、跨江(海)大桥工程等与大范围的气候变化及其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多方面深入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史军说。

出路

提高城市韧性,让城市更宜居

“极端气候条件下,我们必须提高城市韧性,才不会一下子被极端天气打垮。”马向明说,提高城市韧性,全国各地需建设海绵城市,同时城市建设需要给湖泊、河流让出更大的通道,让水边有大块绿地,以通过水和风;不要一味围着江河湖泊建设江景和湖景房,否则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可能面临被水淹的风险;在应对全球变化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建设要留有更多的余地。

“按照目前的要求,楼房要建到蓝线之内,我们建议蓝线后也应预留出空间,最好留出一条绿化带,而不是房子贴着蓝线建。这样一来,房子也有江景,不仅留出了风廊,城市更加宜居,还留出了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余地。”马向明以规划领域的蓝线来做比喻。

环渤海的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江浙沪、珠三角地区的广东均地处气候变化影响最前沿地区。广东气象部门有专家指出,从1961年到2014年,广东省平均气温升高了0.9℃,这就像人的体温一样,从37℃升到38℃就发烧了,同样升高1℃地球也就发烧了,就会产生很多极端性气候事件,比如强降水增多。

根据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第一个影响就是造成了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了,比如台风登陆的强度增强;第二个影响就是降水强度增强;第三个影响是高温日数增加,低温日数减少;第四个影响是灰霾日数增多。

除了应对暴雨、洪水,还有冬季的暴雪、极端严寒。比如广东2008年的雨雪导致高压电线倒塌。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超过了城市历史上最大的承受能力。为此,武汉、重庆等16个城市于2015年成为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深圳、珠海等城市于2016年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而强化城市的韧性建设,保证城市在遇到大的气候灾难后,还能够恢复过来。北上广虽然未获得国家的补助,但也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据了解,广东省发改委已经牵头并启动计划,以识别哪些行业和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对于气候脆弱行业和人群,相关部门将拿出适应性的措施,以提高这些行业和人群的适应能力。

他山之石

国外应对洪涝经验

为应对极端气候、减少洪涝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转造成的影响,许多国家进行了探索,积累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参考借鉴:

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雨水管理系统设计理念有很多局限性,如强调雨水的快速收集和在系统末端的集中排放与处理,忽视了雨水径流的源头控制等。这些局限性往往导致雨水管道的过水能力不足、雨水管理系统投资过大等。鉴于此,一批创新性的雨水管理理念逐渐兴起,低影响开发(LID)设计方法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

同传统的雨水管理系统设计方法不同,LID理念重视雨水排放的源头控制,强调人工排水系统应最大限度模拟自然界的水文环境,尽可能降低雨水系统对自然界的影响。

延伸阅读:

海绵城市建设下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新契机

【注意啦】建设部4本海绵城市相关规范局部调整了!

原标题:城市:躲不开的雨水躲不过的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城市排水系统查看更多>排水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