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附工程项目)

2016-12-20 09:0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一)强化农村环保监督管理。

推进城乡环境监管全覆盖。开展城乡结合地区、农村污染源调查,加强城中村、村镇工业聚集区内小工厂、小作坊等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鼓励从工业用地向特色园区、创意园区和混合功能区转型。加快白云、花都、增城等城乡结合部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印染、制革、五金、皮具、鞋服、汽配等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延伸。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提升农村环保投入水平。强化农村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在白云、黄埔、花都、增城、从化推进建立镇(街)环保所(办)和环保执法中队,探索开展农村环保监督员制度,建立农村环境常态化监测、监管机制。

(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落实《广州市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5—2017年)》,重点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开展农村全覆盖拉网式环境连片整治。优化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划定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范围;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以奖促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从化、增城和花都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镇试点建设。

(三)强化养殖业污染减排。

优化畜禽养殖规划布局。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与更新,建立养殖业污染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区)清理整顿,制定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方案,重点加强流溪河流域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加快粪污存贮及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节水改造、粪污贮存、固液分离、厌氧发酵、深度处理等减排工程,提高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与削减水平。鼓励养殖场采取堆肥发酵还田、沼液沼渣还田、生产有机肥、基质生产、燃料利用等方式,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推进养殖专业户废弃物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促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储存、处理设施,80%的养殖专业户实施粪便收集和资源化利用。

(四)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各类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微生物肥料。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通过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强化重要水库集雨区土地利用管理,有效削减入库污染负荷。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第四节构建防控体系,严控环境风险

一、推进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

(一)全面排查并公布未达标工业污染源名单。

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列出超标和超总量排放企业清单并制定整治计划,确定年度达标率目标并逐年提高。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定期抽查排放情况。对超标、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依法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提请地方政府责令停业关闭。达标企业应完善措施确保稳定达标。

(二)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排放限期改造。

建立分行业污染治理最佳实用技术公开遴选与推广应用机制,推广重点行业最佳污染治理技术。分流域、区域制定实施重点行业限期整治方案,以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玻璃、燃煤锅炉、水泥、造纸、印染、化工、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升级改造生产工艺和环保设施等方式,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稳定达标排放。

二、构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一)加强环境风险源排查。

完善环境风险源评估调查,实施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全面开展辖区内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摸清涉危险化学品储运的重大环境风险源,重点加强涉危险化学品和涉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企业的环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识别、评估、监控、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实施重点风险源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完善风险源数据库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平台,将涉危化、涉重企业列为高风险源重点监管对象,实施定期巡察制度。

加强流溪河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工业聚集区等区域的风险管控,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探索开展重点区域环境与健康风险调查评估,开展高风险区域环境健康风险哨点监测。

(二)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开展全市环境风险管控策略研究,制定针对全市涉及石化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仓储运输、涉重金属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以及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和工业集聚区的环境风险防控总体方案。

实施基于环境风险的产业准入策略。鼓励发展低环境风险的产业,限制中高环境风险的产业发展,禁止发展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高环境风险行业,禁止引进技术含量不高、污染严重的高风险行业。

优化高风险行业发展布局。完善统一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优化相关产业布局和城市商住用地规划。危险化学品储运企业、化工石化企业等高风险源布局要远离居民区等敏感受体,集中布局,逐步进入工业园区。强化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优化小虎岛化工园区等石化化工产业布局。

积极开展风险防范,实施风险源搬迁、受体搬迁或风险源与受体间加建隔离体(防护带)。强化燃气管道、有害废物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等基础设施风险源科学选址和环境事故风险预防。

严格落实重点风险源安全防护距离。重大风险源安全防护距离内要严格控制人口输入。根据风险源类型,安全防护距离外设置必要的缓冲地带,合理规划人口聚集、敏感目标布设及建设开发活动。加强过境通道、运输航道等运输过程环境风险监控,强化环境风险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

(三)提高环境风险管控水平。

提高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推进安监、环保部门协同监管,完善环境风险数据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全面掌握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聚集区和商住用地规划的空间利用状况,实现环境风险双向防控。强化危化品仓储经营单位管理,完善涉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和日常督查。

严格环境风险预警预案管理。不断加大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严格环境风险预警源管理,推进南沙小虎岛、广石化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推进水环境预警体系建设,开展流溪河等重点河流生物毒性监测预警试点。完善各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强化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风险和应急处置预案,推进环境应急与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预案一体化管理,重点加强涉危化品、涉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等行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

强化风险应急处置管理。完善环境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加快形成统一、高效的环境应急决策指挥网络。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协调机制。深化建立高环境风险企业环境责任保险等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延伸阅读:

中国环保产业政策一览及发展前景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硫脱硝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