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附工程项目)

2016-12-20 09:0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实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落实《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生态环境管控区管制要求。制定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区管控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监管责任;制定管控区产业准入环保政策,管控区内实施有条件开发,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加强开发内容、方式及强度控制;细化生态保护监督管理任务、目标,完善生态空间管控区的占用审批、调整、补偿置换等操作细则。各区政府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生态管控区实施方案。

三、推进生态资源监测评估

(一)实施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估。建立合理可行的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生态资源监测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估;逐步推进全市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完善生态监测、评估成果的发布和应用,定期公开发布各行政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完善生态监测和评估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生态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二)探索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按集中力量、先易后难的原则,以从化、增城、花都等区为试点探索生态资源资产评估、编制重点区域自然资源负债表。以土地资源、林木资源和水资源等为重点,编制反映主要自然资源实物存量及变动情况的资产负债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四、构建多层次生态空间网络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贯彻实施国家、省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生态空间的准入和管理。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广州市属于优化开发区,需要实施更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内禁止新建燃油火电机组和热电联供外的燃煤火电机组、炼钢炼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特殊品种的优质浮法玻璃项目除外)、电解铝等项目,新建项目清洁生产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的禁止开发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

(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充分发挥森林、自然保护区、绿道网、湿地、沿海(江)防护林生态综合功能,推进形成“核、片、带、廊”基本生态网络结构,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生态安全格局。

完善生态屏障。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建立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强化湿地、红树林、江河岸带保护,建立南部河口蓝色生态屏障。

强化生态节点建设。加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海珠湖湿地公园、从化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广州增城地质公园、莲花山风景名胜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从化温泉风景名胜区、黄龙湖森林公园和帽峰山森林公园等关键生态节点保护与建设,提升网络连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落实《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构建“三横三纵”陆域生态廊道和“四横两纵”水域生态廊道的要求(见附图3、附图4),完善生态廊道体系。加强各功能组团、功能单元的生态隔离,编制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构建都会区互联互通、高效循环的三级生态廊道体系,推进东部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加快沿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广州大学城等区域生态廊道建设;以保护生态斑块、景观节点和城市公园绿地为重点,落实、细化关键生态节点和次级生态廊道体系。

延伸阅读:

中国环保产业政策一览及发展前景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硫脱硝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