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清华团队开发“高分辨率污染源清单” 对雾霾进行靶向治疗

2016-12-27 11:33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治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秋冬季以来,京津冀地区雾霾来了又去,连在朋友圈里晒蓝天也成了奢侈的事。

其实,对于空气污染,相关部门一直在治理。治霾路上艰难多,到底该如何攻坚?

针对雾霾治理,在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成都市环保局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都提到了精准治霾和建立科学决策体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团队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共同开发的《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技术平台及典型应用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提供了精准治霾的思路。

污染天为何频发?

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大气污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认为,长期来讲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有人会问,你看前天北京还蓝天白云,今天污染都300多了,前天和今天相比,排放有什么变化?污染主要还是气象造成的,不是排放造成的。”贺克斌认为不然,“道理很简单,同样差的气象条件北京20年前也有,为什么今天就扛不住了呢?只要去看看北京周边污染物排放增加了多少就可以得出结论。”

其实,自《大气十条》实行以来,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情形总体得到改善,但短期内我国的产业构造和能源结构难以产生根本性转变,再加上天气、地形等不利因素影响,才会导致雾霾反复无常。

在贺克斌看来,要达到《大气十条》相应目标就必须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在《大气十条》的最后一年,精准治霾势必成为主流。

“精准治霾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研判—决策—实施—评估—优化’的决策支持体系,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才能建设。”贺克斌说。

减排最怕“一刀切”

精准治霾需要“源清单”

有病不能乱投医,得找准“病根”进行靶向治疗。这样的经验对于重污染天气同样适用,治理雾霾,需对症下药。

贺克斌介绍,通过引入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技术平台,能够实现定量测算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实施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从而为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重污染天气应急计划制订及效果评估、空气质量达标计划等工作供给技术支撑。

“这些工作的基础在于详细的排放源清单,否则科学决策无从谈起。”贺克斌说。

延伸阅读:

雾霾竟含有1000多种微生物?新采样器助力雾霾微生物分析

一直在努力为何霾还在?贺克斌给出了他的解释

原标题: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技术平台可找准雾霾来源、评估减排效果 精准治霾就要靶向治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