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汞污染市场正文

中国汞污染治理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7-05-11 11:18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卷第3期作者:曾少军等关键词:汞污染汞污染治理汞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我国汞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汞污染治理方面起步较晚, 存在很大不足。

5.1 制度建设薄弱 目前我国与汞相关的环境标准虽然有18个,但总体而言, 有关汞生产、消费、处置和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尚不系统、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满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汞污染治理措施与其他国家战略未能较好衔接,汞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基础薄弱,由于尚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汞污染治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有限。由于没有合理的责任分级管理体系,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统一实施。

5.2 技术支持不足 尽管中国在技术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该领域

的技术基础仍然薄弱,急需推进经济有效的汞替代技术以及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引进、 开发和应用。研究基础仍很薄弱,缺乏技术经济可行的替代和减排技术,技术支持能力不足,同时基本底数不清,决策依据不足。现在虽然我国大多数涉汞行业已有替代产品或替代工艺,如替代牙汞齐的合成树脂齿科材料,电子式或液晶的体温计,荧光灯制造中使用的钛汞齐和汞丸技术,但是由于替代产品价格偏高,导致产品无法充分占领市场。以电子式体温计为例,其零售价为20–80元,而普通水银体温计仅为2–3元。据报道,目前上海数家医院普遍使用水银温度计。此外缺乏有利的政策支持,也造成了替代品或替代技术的尴尬境地。

5.3 监测信息不充分

没有建立国家污染源清单,缺乏较完善的有关汞使用和释放的数据信息,没有健全的信息跟踪系统。就医疗行业而言,其所产生的汞污染情况缺乏监督,也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如有关牙汞齐引起的汞污染研究调查很少,对其制备和使用缺乏研究。水产行业也存在同样的状况。据200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业统计数据,我国的捕捞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海产品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仍是一个未知数。各种状态(气液固)的含汞废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含汞固废以其特殊的性质应将与其他废物分开处理,尤其是使用焚烧法处理的废物时,垃圾分类非常必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任重道远。焚烧尾气处理不够规范,引起含汞气体大量排放。5.4 资金缺口较大 汞的替代技术、污染控制和修复的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防治行动缺乏资金支持。中国在环境领域的经济政策较多,但发挥显著效果的经济政策非常有限,经济手段在汞污染防控方面并未发挥重要作用。诸如环境税的相关条款并未与法律、资金支持和经济机制相协调,汞污染防治以及修复活动的资金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5.5 燃煤领域汞污染排放问题突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排放到大气中的汞持续增加,特别是燃煤领域汞污染排放问题突出。2007年中国大气汞排放量估算至少为643t,尽管排放到大气中的汞来源众多,燃煤工业锅炉和燃煤电厂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大气汞排放源,占到大气汞排放总量的50%以上。2007年中国燃煤电厂耗煤13.3亿t,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42%,燃煤电厂汞的总排放量约为123.3t。2007年工业锅炉的煤炭消耗总量达到9.6亿t,占中国煤炭消耗总量的30%,工业锅炉汞排放总量约为213.5t。

5.6危害意识不强

公众汞污染环境意识较弱,包括汞污染在内的有关有 毒有害化学品的信息公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滞后,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公众对汞污染的危害性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鱼虽为极有营养的食物,但存在着很大的污染风险。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提供这类信息的咨询,公众对此确实不甚清楚。

6 结论与建议

6.1 建立国家汞污染治理战略和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减少汞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降低中国对全球汞排放的贡献,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 相衔接,制定2011-2015年和2015年以后近期和远期的汞减排目标。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降低和防止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建立强制性动态国家汞污染排放和转移清单,为环境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加强与其他战略相衔接,支持重点涉汞行业和社区改善环境绩效, 促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转型;加强汞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不断完善的责任分级管理体系,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统一实施;逐步建立基于市场的综合性汞污染治理机制,将其作为强制性措施的重要补充;明确科学技术需求,为实施汞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6.2 加强技术研发、引进与推广

努力把汞污染防治列入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环境与发展规划,全面推动有关汞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引进、应用和推广,并加强对污染场地治理以及对汞的监控等工作。在典型区内引入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经济有效的替代品/技术/控制和处置技术,促进在示范区内实现含汞物质/物品/设备的淘汰替代;推动燃煤电厂、水泥、钢铁及有色金属生产等重点行业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BAT/BEP)的应用和示范,为我国汞污染防治起到引领、带动和推进作用。

6.3 建立汞污染治理动态信息平台

国家行动计划需要及时、准确和切实明晰中国汞在生产、分布、使用、排放、回收和处置方面的汞物质流信息。需要针对主要污染源采取强制性的汞排放监测和报告要求,以便切实反映涉汞行业、重点区域、流域以及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并建立汞环境风险控制和预警体系,以便为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明确汞污染的来源和成因,确定管理措施,开展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提供依据。该信息平台将为推进中国生命周期和全过程汞污染治理能力,明确相关风险提供基础, 也将为中国开展国际汞行动提供支持。

原标题:中国汞污染治理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汞污染查看更多>汞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汞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