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技术聚焦】土壤地下水的前世今生 环境人都戳进来补补知识点

2017-11-13 08:54来源:水基因作者:邱薪瞳等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修复污染物修复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国内,化学氧化技术也是常用的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在低渗透性土壤中的处理效果受限。前文提到的土壤淋洗技术也适用于此类污染。其中高效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显著提高原油的回收率,但药剂用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仍是此种技术的最大缺点,开发绿色廉价的有机溶剂也是未来该技术的发展热点。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通过利用或者强化环境微生物特有的代谢分解有毒物质的能力,去除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其他无害物质。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且费用低廉的优势,但此类技术还是局限于修复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

氯代烃污染

由于氯代溶剂在电子加工、金属加工、干洗等行业中的广泛使用,以三氯乙稀(TCE)、四氯乙烯(PCE)为主的氯代烃都列于中美优先检测和控制的有机物中。且由于三氯乙烯的密度大、黏滞性低, 迁移能力强且能达更深层的地下环境中, 从而导致其治理难度比普通污染物更大。TCE\PCE都属于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DNAPL),所以早期的抽出处理技术很难将污染完全清除。

目前,原位化学氧化法已应用于TCE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处理,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有:高锰酸盐,Fenton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近年来,原位热修复技术也被应用于TCE污染场地的研究中,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提高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的温度进而提高污染物的回收,此技术具有不引入化学试剂和可应用于不同种类以及低渗透性的多孔介质区域的优点。热修复技术也被提出可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通过加热处理环境提高微生物代谢过程。对于氯代烃在土壤地下水中的污染处理技术,相比国外,中国起步较晚,但目前也有很多新的技术在不断开发,针对氯代烃污染的表面活性剂技术、反应渗透格栅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http://www.aojoa.cn/news_view/id/86.html,2017年上半段土壤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重要动态

[2] http://news.inggreen.com/16308.html,土壤地下水污染背景介绍和行业形势

谷庆宝, 颜增光, 周友亚, 郭观林, & 李发生. (2007).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及其污染场

[3] 地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研究, 20(5), 84-88.

蒋莉. (2005). 美国环保超级基金制度及其实施 (Doctoral dissertation).

[4] 张涛, & 丁贞玉. (2016).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专利与行业发展分析. 环境污染与防治, 38(7), 93-98.

[5] 赵金艳, 李莹, 李珊珊, & 张爽. (2013). 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产业现状. 中国环保产业, 5(3), 53-57.

[6] 保护部, 国土, & 资源部. (2014). 全 国 土 壤 污 染 状 况 调 查 公 报. 中 国.

刘海生, 侯胜利, 马万云, 陈瓞延, & 程业勋. (2003).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7] 童莉, 梁鹏, 朱秋颖, 冉丽君, & 周学双. (2014). 加油站储罐泄漏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 (3), 18-20.

[8] Wuana RA, Okieimen FE. Heavy metal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 review of sources, chemistry, risks and best available strategies for remediation. Isrn Ecology. 2011 Oct 24;2011.

[9] Mulligan CN, Yong RN, Gibbs BF. Sur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a review. Engineering geology. 2001 Jun 30;60(1):371-80.

https://clu-in.org/products/nairt/overview.cfm

[10] 李佳, 曹兴涛, 隋红, 何林, 李鑫钢.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2017 Sep 14;33(5):811-33.

[11] 宋云, 尉黎, 王海见.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选择策略. 环境保护. 2014(9):32-6.

[12] 陈梦舫.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修复技术综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29(3):327-35.

[13] 焦海华, 黄占斌, 白志辉.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Apr 25;2:48-56.

[14] 高霏, 刘菲, 陈鸿汉.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区的修复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Aug 10;23(8):821-9.

[15] 吴健, 沈根祥, 黄沈发.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工程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2005 Jun;36(3):430-5.

[16]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及其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谷庆宝等,环境科学研究,第20卷,第5期;2007年5月

[17] https://www.epa.gov/superfund/superfund-cleanup-process

[18] 现场探访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导火索指向土壤修复开挖,21世纪经济报道

[19] 俄罗斯卡拉巴十,http://huanbao.oodlair.com/thread-140-1-1.html

[20] 中国农业污染总量超过工业,http://money.163.com/15/0414/22/AN6PD17Q002524SO.html

[21] 三里河下游区域污染严重,谁来管,http://www.sohu.com/a/131343691_249721

延伸阅读: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研究前沿与展望

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可期 “水土不服”的土壤修复技术制约行业发展?

原标题:【技术聚焦】土壤地下水的前世今生,环境人都戳进来补补知识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污染查看更多>地下水修复查看更多>污染物修复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