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二章建设任务
第一节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
修复受损管理设施;探索景区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景区内外规划与管理协调机制,实现以遗产地保护为核心引领的多规合一;探索构建景区运行新机制,突破门票经济,改变资源管理和利用理念,发挥与景区相关的自然景观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文化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特色农牧产品资源、科学教育体验资源的综合价值,实现景点单一利用、单一价值向资源多样化利用、综合价值利用的转变,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全面提升生态资源的附加值。
专栏1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
受损管理设施修复:重建九寨沟景区后期配送中心、维修加固九寨沟景区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和公租房等管理设施。
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重点开展对景区内外(阿坝州全州)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的研究。
运行机制创新研究:重点开展景区及周边区域综合资源价值研究,对综合资源进行系统评估,针对具体景点资源和区域,提出价值提升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方案;研究制定以景区为载体的区域协调规划。
第二节遗产价值保护
景点的保护和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在必要时采取人工技术干预,包括:可能对突出普遍价值(OUV)和完整性造成显著和重大影响的地质灾害点;可能对游客和居民生命造成重大威胁或损失的威胁点;存在重大、较大水土流失风险并威胁遗产地水体景观的地段。对发生重大改变的3个景点、除剑岩以外发生较大改变的5个景点,均应单独编制保护与恢复专项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实施。树正寨等村寨、房屋可在地灾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后修复。选择典型地段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科普展示。地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景区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评估,编制地灾防治规划,分类治理,措施以自然恢复为主,必要时采取人工干预和避险搬迁。修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完善景区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探索应急疏散通道、避难场所和应急直升机停机坪设置。明确环境承载力,控制村镇规模,建筑依山就势,减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选择典型地段开展相关自然过程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展示。
水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水环境以水体自净为主,清理垃圾、适度清理地质灾害堆积物。选择典型地段开展相关科普展示。部分高寒湖泊水体和钙华水体因浑浊或者富营养化,一年后仍未自然恢复的,研究评估后采用生物辅助措施加速恢复进程。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采取生境修复、生境恢复、生境保育等措施恢复受损栖息地和河湖湿地岸线等林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修复森林管护站、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执法等设施设备,建设林区公路、防火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构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湿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等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
专栏2遗产价值的保护
景点的保护和恢复: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逐步恢复水文、植被等生态系统,有序推进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熊猫海等核心景观的保护和恢复,建立景点景观综合观测与科研体系。探索钙华坍塌保护性修复、湖泊淤积、沼泽化技术处理方法和震损植被修复保护模式。对发生重大改变的3个景点、除剑岩以外发生较大改变的5个景点,均单独编制保护与恢复专项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地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开展景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及风险评估,对九寨沟景区67处、黄龙景区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修复1处由地震损毁的主动防护网。对九寨沟景区118处、黄龙景区13处地质灾害点开展群测群防,对部分严重垮塌、目前无法顺利开展应急排查的灾害点,预留资金。完善地质灾害能力建设,增强数据搜集、处理和预测能力。开展遥感测绘调查和斜坡区高位崩滑灾害识别等专题研究。全面提升景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重点研究应急疏散通道、避难场所和应急直升机停机坪设置。
水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开展景区水文地质条件等专题研究。创建九寨沟景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开展濒危动物栖息地修复工作。对九寨沟国家重要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评估,对湖岸、河岸受损植被进行恢复,对湿地动物(含鸟类)、植物(含苔藓类)进行监测调查;建设阻拦设施1处,防止虹鳟鱼逆流进入九寨沟国家重要湿地危害原生鱼类。恢复震损林地植被,恢复重建生态保护管理业务用房及配套购置有害生物及森林防火设备。局部封山育林。开展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的保护性抢救工作。恢复受损的野生珍稀动物紧急救护站和保护站。加大定期巡护频率,加强环保教育宣传。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和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第三节社区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修复受损房屋。在进一步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灾后地质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搬迁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区域内居民。对于重度受损的居民住房,在灾后地灾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尽快进行住房重建。
积极促进就业。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培训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通过灾后社区发展促进就业创业,重视听取群众对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升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增强居民自助与互助能力,促进社区的长远发展。
编制镇村规划。编制《漳扎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九寨沟景区传统村寨专项规划》,修复镇村体系,明确建设用地布局,
专栏3社区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修复受损房屋:在地质灾害全面评估和资源承载力评价基础上,科学确定景区内居民的安置措施。重建和加固维修农房,新建村民活动中心,统一对村寨建筑实施风貌改造,建设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
积极促进就业:恢复九寨沟县公共实训基地,提供就业培训。
编制镇村规划:编制《漳扎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九寨沟景区传统村寨专项规划》。
第四节景区设施修复
尊重景区自然生态,在保护景区资源的前提下,针对在地震中受损的设施,重点修复游客游览必需的展示、服务、交通和基础设施。设施修复应不对视觉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产生新增影响,同时景区内各类设施的修复采用环保材料,机动交通采用环保燃料,各类设施的污染排放必须严格管理,按规划达标排放。展示系统方面,修复游客中心及景区标识和导览系统;服务设施方面,按震前的规模,修复重建景区游客服务设施和休息亭等;交通设施方面,修复景区内车行道、步行道和停车场等;同时,修复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和环卫设施等其他基础设施。
专栏4景区设施修复
展示系统:重建游客中心和修复景区标识和导览系统。新建观景平台。
服务设施:重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修复九寨沟景区诺日朗综合服务中心,修复休息亭,修复羊峒等服务部。改建原始森林保护站及日则服务部。
交通设施:修复九寨沟景区车行道76公里、步游道76公里,扎依扎嘎转山步行道22公里。新建九寨沟巡护便道33公里。新建九寨沟景区新能源观光车停车场及配套设施。改造黄龙景
区停车场;维修加固黄龙3公里木质栈道,新建4公里应急电瓶车道。
其他基础设施:修复九寨沟景区综合管道、旅游环保厕所、沟外备用污水处理站、老寨子片区等台区、电缆和配电设施;维修加固黄龙景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的厂房和配套附属设施设备;修复景区通信基础设施。
第五节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监测体系。在修复已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遗产地的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遗产地安全监测、社区监测、游客数量监测等监测体系的监测目标、内容、指标,增加针对遗产地自然美景威胁因素的识别和控制研究,整合地质地貌变化监测、地上地下水循环系统监测、山地灾害监测等内容,完善监测项目,优化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一套正式、完整的突出普遍价值(OUV)保护监测体系,构建九寨沟遗产地大数据平台。建立监测反馈机制,将监测成果反馈至保护管理机构以供决策参考。
加强科研支撑。设立景区院士工作站、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与生态保护国家级综合观测研究站等,同景区监测管理部门一起,对景区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专项报告,指导景区保护和利用。开展地震后自然遗产地相关科学研究,确立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理论与技术方法、世界自然遗产地湿地微生境稳定性保护、九寨沟在地质景观演变与保持技术、水循环系统变化与受威胁遗产点保护修复技术、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控技术、突出普遍价值(OUV)保育技术和黄龙钙华地质结构及地下溶洞无损探测、钙华景观防渗保育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同时加快启动和进行景区法定规
专栏5强化科技支撑
建立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OUV)监测体系:形成正式、完整的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OUV)保护监测体系,构建九寨沟遗产地大数据平台,包括布设野外监测站点、建立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与生态保护国家级综合观测站、建立景区智慧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等。
提升科研机构:设立景区院士工作站、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与生态保护国家级综合观测研究站。
课题研究: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修复技术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湿地微生境稳定性保护研究、九寨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控体系研究、九寨沟遗产地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控技术研究、灾后恢复与重建项目对突出普遍价值影响的评价技术导则研究和黄龙钙华地质结构及地下溶洞无损探测、钙华景观防渗保育及生态修复研究等。
规划编制:加快启动推进《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黄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和重要片区详细规划工作。
第三章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规模
根据灾害损失和重建任务,规划九寨沟景区保护与修复项目估算投资为26.88亿元,黄龙景区保护与修复项目估算投资为0.56亿元,两者共计27.44亿元。其中,恢复重建类项目23.28亿元,发展提升类项目4.16亿元。
第二节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采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社会主体筹资、项目融资贷款和地方政府其他方式筹资等,各类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23亿元,社会主体筹资1.61亿元,项目融资贷款20.08亿元,地方政府其他方式筹资1.52亿元。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一节规范管理
遗产地的保护与恢复应当首先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不得损害突出普遍价值(OUV)和完整性。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在景区内的建设项目,应报主管机构审查后,按照有关规定报批,依法依规开展建设。在遗产地范围内采取的任何人工干预措施,都必须遵循3个基本原则:
———最少原则。人工措施的规模和涉及的空间范围应尽可能小,不能超标建设,并应采取隐蔽措施以减少对视觉景观的影响。
———环境友好原则。人工措施所采用的材料、施工技术以及设施营运,必须是环境友好的,将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无新增影响原则。基础设施修复或重建应对视觉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不产生新增影响,原则上不扩大规模、不增加体量,修复或重建设施相对于原有设施,对视觉景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优化或减轻。
考虑到世界遗产地对保护管理的高要求,为严格遵循不对自然生态过程和景观产生新增影响的原则,在遗产地内的保护修复工作,尤其是人为技术干预措施,需要建立和采取更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更高的预算标准。
第二节严格监督
省级建设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工作。省级发展改革、文化、林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民族宗教、旅游发展等行政理部门照各的职责范围,做好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节加强合作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组织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的权威专家,为科学开展景区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做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和衔接工作,确保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确保世界遗产的相关保护恢复措施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同并顺利实施,争取早日向世人重新展现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魅力。
下篇产业发展篇
第五章总体要求和重建目标
第一节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以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产业重构作为灾后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坚持沟内和沟外、震区和灾区、生产和生活、重建和重构四大关系的协调发展,转变发展理念,紧密围绕产业与景区、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主线,强化旅游业同灾区特色农林业、民族文创产业、现代商贸业的互动融合,运用新技术,依托新载体,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平台,发展新产业,力争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把九寨沟“以沟内自然遗产景区为主、以沟外配套业态为辅”的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为“双峰并峙,多极支撑”的新结构,为解决旅游景区产业单一化问题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寻找新路子、树立新典范,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坚持的原则:
———因地制宜,生态优化。立足于川西北民族地区生态环保的要求,遵循灾区实际,对产业恢复发展的规模、方式和时序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尊重灾区的生态文化风貌,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引领,高点起步。紧密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推进,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和产业发展的资源、资金、政策围绕旅游发展聚集,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成果全域配给、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旅游带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做实做足“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灾区文旅互动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加速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景区一体、产业协同”转变,围绕发展旅游业,优化城镇、建设乡村,加快形成全域旅游产业协同联动新体系。
———以人为本,惠民富民。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惠民富民作为灾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构建基于旅游产业的“三产融合”格局作为灾区产业扶贫的着力重点。
第二节重建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遗产地产业发展任务,基本形成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川西北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助力灾区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一、整体提升旅游产业
至2020年,基本形成以“1+4+4+N”为基本框架、包含九寨沟景区和外围旅游新业态集群的“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保护遗产地生态平衡、控制景区人流量的前提下,力争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依托旅游经济为增长引擎,改造旅游商贸业和旅游文化业的服务新模式,推动灾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与其它特色产业的融合互动,培养生态体验、运动休闲、科普研学、民族村寨、虚拟旅游等新业态,呈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面貌。
二、培育现代服务业
至2020年,基本完成灾区围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灾区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双峰并峙,多极支撑”的形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电子商务;育打造支撑开放型经济的新载体和服务技术型经济的新平台;加快建设特色餐饮街区,支持农家乐、藏家乐、休闲康养等特色餐饮业发展,开发藏羌特色度假休闲品牌;建设特色民宿、森林人家和生态型自驾营地,构筑景区多层次的旅居需求;培育发展智慧旅游、会展旅游、健康管理、现代物流、应急服务五大现代旅游服务新业态。
三、发展特色产业
至2020年,紧密围绕灾区旅游业发展所创造的高端需求,以“转方式,重质量、强效益、促增收”为核心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和生态林产业,在灾区构建起特色、高效农林业集群,建设牦牛、中蜂、青稞、错季蔬菜、中药材、林木、林下经济等特色种养殖基地;依托特色农林业生产基地,培育建设一批农特旅游产品观光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农牧业专业村;积极推进“净土阿坝”特色农牧产品、民族药品品牌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打造蜂蜜、刀党、川贝母等特色农牧旅游商品品牌;积极对接世界旅游联盟各成员国的产品需求,基本建成以“九寨沟旅游产业示范园”为代表的旅游制造业园区和阿坝工业飞地园区典范;积极促进制造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基本建成一批高原特色产品集中加工区。
第六章建设任务
第一节构建“1+2+5”现代旅游服务业新体系
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产业重构,改造旅游商贸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两大传统旅游服务业,发展和输入智慧旅游业、会展旅游业、健康管理业、代物流业和应急服务业五大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构建灾区“1+2+5”现代旅游服务业新体系,以解决景区产业空心化的传统难题。
一、建设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新格局
(一)构建“1+4+4+N”旅游目的地新体系。
围绕“多极支撑”的大九寨旅游新格局建设目标,推进沟内沟外协调发展,以九寨沟景区观光品质恢复提升和漳扎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建设为核心,深度开发中查沟、神仙池、甘海子、九寨云顶四大旅游观光新空间,有效串联松潘、若尔盖、红原、平武四大周边主题旅游大景观,积极运用新技术打造全域镶嵌、星罗棋布的若干特色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构建起“1+4+4+N”的灾区全域旅游新格局。
1.建设漳扎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漳扎镇,提升高品质、高端化服务能力,有序疏解中低端服务功能,注重风貌打造、文化传承、智慧旅游,促进文化演艺、文化创意、康体活动、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增强游客体验和舒适度,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彰显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自然生态观光、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独特魅力。
2.开发四大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充分利用灾区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串联沟内沟外,深度开发中查沟、神仙池、甘海子、九寨云顶四大生态旅游度假区,有效辐射勿角、白河、罗依、上寺寨等区域生态文化景点,积极运用新术,引进和布局生态科普、森林康养、运动休闲、民俗体验等生态旅游新业态。
3.串联四大主题旅游大景观。整合九寨沟外围环线上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一体化推进核心景区和次级景点规划建设,有效串联九寨沟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周边的若尔盖湿地生态观光旅游区、红原花海河湾观光旅游区、松潘历史文化旅游区、平武大熊猫与白马文化观光体验旅游区四大主题旅游大景观,设计旅游新线路、拓展旅游新产品,其中重点开发松潘—若尔盖—红原红色旅游项目、松潘县小河民国风情小镇项目、松潘县川主寺4A景区项目、松潘县上磨传统村落项目、松潘古城项目、奇峡沟项目、红星岩(七藏沟)项目、白马十八寨文化旅游景区项目、虎牙生态旅游景区项目、报恩寺景区项目等主题旅游支撑项目,构建川西北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大框架。
4.融合打造特色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把建设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与打造大景观、大产业、大环境结合起来,依托自然风光、生态经济与民族文化,将藏羌民居、特色小镇和旅游布局有机结合,融合大九寨世界遗产经典旅游线、大熊猫生态家园旅游线、大草原民族风情旅游线、汶川奇迹˙大爱中国旅游线、长征丰碑˙雪山草地旅游线、藏羌走廊˙国道317景观大道旅游线、红原—九黄机场落地自驾旅游线、川西北大草原自驾旅游线等主题旅游线路,推动山川、河流、城镇村庄、公路田野成为各具特色、星罗棋布的景观景点,实现产业互动、文旅相融、高山河谷协调发展。
专栏6大九寨全域旅游工程
甘海子生态文化旅游区:恢复重建甘海子游客服务中心(1个3800平方米)及配套附属设施等;恢复提升旅游厕所2个、生态停车场5000平方米、旅游医疗救助站1个等;新建漫游步道约5公里;新建观景平台2个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神仙池生态旅游区:恢复重建景区道路10公里、栈道3公里、桥梁3处;恢复提升旅游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新建导视系统1套、给排水、垃圾处理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九寨沟县全域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新建全域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约600个、A级旅游厕所约40个、导视系统制作安装约50个、旅游医疗救助站5个、停车休息区15个等。
(二)发展五大旅游新业态。
深度挖掘大九寨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生态体验、运动休闲、科普研学、民族村寨、虚拟旅游五大旅游新业态,开发自驾体验、VR全景旅游等十大旅游服务新产品,加快推动区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大力推广“回归自然”式生态体验旅游。打造“双核多点”生态体验旅游示范区:以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罗依全域生态旅游度假区两个生态体验核心区的建设为重点支撑;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生态旅游工程技术,协同推进羌活沟万年秀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度假区和大录、塔玛、陵江、玉瓦、勿角、马家、罗依、纳来河坝八大自驾营地等多个生态旅游基地的建设;培育自驾体验、野外生存两大生态旅游产品;完善营地沿线交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营地基础配套设施,建立野外应急救援体系。
专栏7“双核多点”生态体验旅游示范区
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恢复提升骑游道、漫步道10公里;新建旅游咨询中心1个2000平方米、A级旅游厕所建设4个、停车场2000平方米;建设乡村特色民宿100户;新建给排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2.深度打造山地运动休闲旅游。推广山地户外运动、因地制宜建设中查沟体验式运动基地、九寨云顶休闲运动基地两个核心户外运动基地,培育甘海子骑马基地、罗依乡滑翔伞基地、马家乡徒步探险基地等多个户外运动体验地,开发山地徒步、山地自行车、山地滑翔伞三大运动产品;引进专业体育管理、教练、保障等人才,确保运动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专业训练基地,力争建成省体育运动指定高山训练基地;依托生态景区,积极举办“环中国自行车赛九寨沟站”、“九寨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国际智力运动会”、“MMA综合格斗赛”等国际性体育运动赛事,吸引一批国际户外运动组织、协会进驻九寨沟地区。
3.积极开发科普研学旅游。积极探索灾区内具有典型科普和研究意义的地质、地貌及生物景观,结合地域风貌,串联汶川地震遗址—北川地震遗址—叠溪地震遗址—松潘地震遗址—九寨沟地震遗址开发区域地震科普旅游线路,打造黑河大峡谷地质科普走廊、白河乡生态科普旅游基地,形成地震遗址线路和矿产遗址参观、地质科考、动植物科普三大科普旅游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普教育旅游需求。
4.全面提升民族村寨旅游。重点挖掘灾区白马藏族、安多藏族、西北汉族3类特色民族文化,实施漳扎镇中查村、南坪镇和平二村、勿角乡甲勿村、勿角乡英各村、罗依乡罗依坝村、大录乡大录村、大录乡东北村、保华乡灵华村、双河乡朝阳村、马家乡胜利村十大精品村寨恢复提升工程,开发旅游村寨产品,提升民族文化旅游;推动村寨管理和股份体制改革,设村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由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占股,提高村民开发的意愿和积极性,在完成扶贫工作的同时,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增强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5.积极发展虚拟旅游。完善游客服务型APP的创建和运行;推动AR、VR虚拟旅游体验新模式,运用360度全景技术,建立全景旅游网站;开发线上九寨沟VR全景展示,推广现代虚拟旅游新产品,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2日,湖南印发《关于开展湖南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湘环发〔2024〕61号关于开展湖南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民银行各市州分行,长沙市委金融办、各市州政府办: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分配方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相关单位全力做好履约清缴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准确核定发放全区37家纳入配额管理企业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1月15日发布《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分级分类全域覆盖,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4年本)》,涉及水利、能源和资源开发等十大类,详情如下: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4年本)》的通知各州、市生态环境局,厅机关各处室、所属各单位:根据《
展会主题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活动亮点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产业专题博览会国家权威部门指导策划全国省级监测协会协同举办全国省市体制内外专业观众国内唯一环境监测主题博览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球环境监测市场基本信息展会时间:2025年7月24-26日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淮河流域(沈丘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类EOD项目社会资本方发布招标成交公告,公告显示黄河明珠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成为该项目的社会资本放,运营期18年。公示如下:
为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山东省生态环境厅11月8日发布《山东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细则适用于入海排污口的设置论证、规范化建设、备案、注销、监测、执法检查、动态管理台账建立、信息公开等监督管理工作。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年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示范基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党的二十大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人民法院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的原则,始终把常态化和创造性开展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环境资源
【关键词】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划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融入法治监督体系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支持检察听证【要旨】检察机关办理江河湖泊等跨行政区划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可以由上级检察机关统筹不同地方检察机关一体办案、综合履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开展线索摸排和调查取证,依法开展行政公益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11月8日发布《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山塘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11月6日起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适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实施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关于公开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完善分区域、差异化、精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陕西省留坝县褒河流域综合整治及农文旅开发EOD项目社会资本招标,项目总投资为84600万元,项目涵盖5个子项目,主要分为环境治理项目和关联产业项目两部分。环境治理项目包含流域综合治理及区域环境整治项目和密坝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个子项目;关联产业项目包含留坝县康养文旅综
近期,中节能铁汉及所属企业连续中标一批项目,类型涉及市政工程、生态景观及生态修复等。固戍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上盖公园新建工程(含停车场)施工中标单位: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铁汉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金额:10127.979575万元。项目简介:项目地点位于深圳市宝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年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示范基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党的二十大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人民法院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的原则,始终把常态化和创造性开展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环境资源
近日,中国电建生态公司中标深圳市罗湖区沙湾二水厂原水改建工程,该项目是沙湾二水厂扩建(含深度处理)工程的配套原水工程,旨在缓解区域供需水矛盾,提高片区集约化供水水平和供水安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深圳水库原水管(含取水口)、东部网络干线原水管、取水泵房等。同时,中国电建成都院中标
近日,湖北水发澜图公司喜中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白子滩河清洁流域治理勘察设计服务项目。这是今年10月湖北澜图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现代企业改制后,中标的又一流域治理项目。项目概况该项目由巴东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建设,业主为巴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河道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
10月28日,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28.4亿元,采用“生态治理+产业开发”EOD开发模式,推动涛雒镇海洋渔业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通过产业开发收益反哺生态保护治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持续、共赢发展。1
10月24日,中国南水北调丹江口市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EPC)招标公告发布。丹江口市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修复面积约20456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堆体整形、封场覆盖、库区防渗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水导排系统、封场道路、生态恢复工程等。合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9日印发《张家口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结合生态修复工作实际,按照上下衔接、充分结合、简明适用、落地传导的原则,确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共15项,包括生态质量类9项和修复治理类6项,涵盖本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目标任务。[$NewPage$]
9月26日,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路网体系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等;城市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城市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及
9月26日,广东景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票停牌公告,经向全国股转公司申请,本公司股票自2024年9月27日起停牌。此前,景泽环境发布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的提示性公告,申请终止挂牌的原因:基于公司经营发展和长期资本战略规划的考虑,同时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
AquatechChina2024第十六届亚洲水技术展览会将于2024年12月11-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由荷兰RAI锐昂展览集团、锐昂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展会介绍01作为一个完全专注于水领域的专业展会,AquatechChina覆盖水处理全产业链,包含净水、水与污水处理、给排水管网及泵管阀、过程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4日,四川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第四大分布式工商业储能项目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四川欧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内建成投用。项目投资方为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由四川九川玄武售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11月12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共同举办四川电力市场2024年发电企业信用评价培训会,旨在鼓励发电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引导发电企业规范交易行为,促进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省内85家发电企业共120余人参培。培训聚焦四川电力市场发电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从现阶段电力市场发电企业管
10月28日6时,四川电网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和500千伏甘谷地开关站重新“牵手”,标志着国家电网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6+4”重大检修及特高压施工跨越如期完成。川渝、金上特高压工程“6+4”重大检修及特高压施工跨越中,导线要同时跨越6条500千伏线路以及4条220千伏线路,涉及二郎山、小天都、折多山3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3日,色达县10万千瓦高海拔新型储能实证项目构网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5350万元预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0.669元/Wh。项目招标人为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项目采购40MW/80MWh构网型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成套装置设
近日,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四川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规则(2024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的通知,旨在进一步规范电力中长期交易,维护电力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来源: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征求意见
近日,四川宜宾恒旭包装有限公司接入宜宾市虚拟电厂统一建设平台。截至目前,宜宾市已有156户企业接入该平台,其中包括96户工业企业。今年4月,宜宾成为继成都后四川省第二个建设虚拟电厂的城市。为更好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宜宾市政府强化政企协同,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虚拟电厂工作推进小组,
11月11日,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发布公开征求《四川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2024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市场成员包括经营主体、电力市场运营机构和提供输配电服务的电网企业等。其中,经营主体包括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含新型储能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6日,四川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提出,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国家电投100MW/500MWh钒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EPC招标,计划7月进场施工。项目一期将建设全球首个基于钒电池的储能百科全书实证基地,预计年底前将建成并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1日,天原集团40MW/80MWh工业储能项目投运仪式举行。项目位于四川宜宾,采用宁德时代最新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是目前四川省建成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项目,独立容量达到40MW,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可提供清洁能源约6.4亿度,减少碳排放约51万吨,可有效提高受端负荷用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1日,四川省遂宁市发改委公示了该市2024年第四季度分布式光伏电网承载能力评估及可开放容量,全市剩余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合计305.17MW,8个区县承载能力评估等级均为绿色。
电力现货市场是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2017年8月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确定,到2024年10月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蹄疾步稳。本版今日起推出“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系列报道,选取国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