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经野外调查,系统内污染源包括4个养殖场、1个洗矿场和1个垃圾填埋场。洗矿场和垃圾填埋场均位于上游铜锣营洼地内,露天堆放无遮挡,大气降雨对其淋滤产生污染溶液,通过岩溶裂隙入渗污染地下河系统。该地下河属于城市近郊型地下河系统类型,代表了以农业非点源污染与生活污染为主的复合污染类型地区。
1.2 云南个旧地下河系统概况
云南个旧地下河系统位于个旧市区至水头村区域内,地下河 出 口 距 个 旧 市 区13km,系 统 面 积50km2(图3)。地貌以峰丛洼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地表水系不发育。系统内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2y)、中 三 叠 统 个 旧 组(T2g)、中 三叠统法郎组(T2f),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泥晶灰岩、灰质白云岩等。系统东、南、西三侧边界为地下水分水岭边界、北侧边界为地下水排泄边界,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在径流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转换过程,最终在水头村集中排出地表。系
系统上游地区有多个矿山企业,主要以锡矿为主。截止2015年底,个旧矿区内已修建尾矿库约有30个,其中个旧地下河系统内上游有团山、管家山、大它冲三个 尾 矿 库,这些 尾 矿 库 多 建 于 1988 年以前,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尾矿库渗漏现象,尾矿水渗漏入地下后进入岩溶地下水系统造成水质污染。该地下河属于能源工业区地下河系统类型,代表了以矿山开采为主的内源性污染类型地区。
1.3 贵州息烽交椅山地下河系统概况
贵州息烽交椅山地下河系统位于养龙司向斜的核部,流域面积65km2。向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₂s)、下统茅草铺组(T₁m),翼部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₁y3)。松子坎组(T₂s)岩性为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差,具有相对隔水性能;茅草铺组(T₁m)岩性为白 云 质灰岩,富 水 性 强,为 系 统 内 主 要 含 水 层;夜 郎 组(T₁y3)岩性 为 红 色 泥 岩,透 水 性 差,为 隔 水 层。上述地层结构构成了一个具有完整隔水底板、局部存在隔水顶板、中部为岩溶强含水层的向斜储水构造。茅草铺组(T₁m)岩溶含水层中发育了一条地 下 河,汇集向斜核部地下水从南向北径流,最终集中排入
系统上游的磷石膏库区为主要污染源,该库区为某磷化工企业产品的尾渣库,磷石膏为该企业产品的尾渣,排放方式为湿排,废液中:总磷为2635.0mg/L、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现场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高能环境继2017年凭借“填埋场地下水系统污染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
日前,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陇东、宁东、蒙西、陕北、晋西等能源基地的煤炭矿井水综合利用。在矿井疏干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前提下,具备条件地区可推广用于农业灌
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主要包括:明晰地下水系统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土水协同的整体视角看待场地修复与风险管控;针对实际场地阴阳离子复合、多阳离子复合等复杂的多金属污染特征,根据场地特征精准开发风险评估工具;研发适合复杂污染体系的新型多金属稳定化材料;完善评价其长效性的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并开展长期监测,构建长效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调查评估—修复/风险管控—安全回用后期监管”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或指南。
摘要:为查明河北某电镀污染场地Cr6+的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并对其可能影响的污染范围及风险进行预测,采用取样化验、三维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在未进行人工干预治理时,污染物受到地下水流向和含水层介质的影响,在电镀废水停止泄露后的180d内,调查区西南部大片区域的地下水有被污染的风险。
随着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我国污水处理系统进入提质增效阶段,这一阶段有哪些目标?该如何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5月24日,北控水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薛晓飞先生做了题为“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的分享,从国情国策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污水处理系统新阶段提质增效的现状和途径进行了解读。
摘要: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是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由于地下水系统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污染物的多样性和多源性,使得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研究面临挑战.如何快速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准确识别污染来源是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研究的关键.
精准防治健全地块污染调查与监测体系。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是开展有效地块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十三五”以来,我国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法规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摘要:本文以东营某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了非正常工况持续泄露条件下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中Cd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一旦发生事故,渗滤液将会通过第包气带渗入至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经预测事故状态下,对孔隙水影响有一定影响,影响范围较小。从水平
导读:近年来,中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十分突出,已成为土壤环境治理修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多介质界面是控制场地系统复合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关键。因此,开展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机制研究,对于认知场地污染成因与治理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引言: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能源、材料、化工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石油在开采、加工、储藏、运输及使用等环节的非正常泄漏会造成土壤及水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来,国外在地下水污染修复和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了很多实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和理论知识,包括物理法、水
雨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溪流、湖泊、河流和海洋受纳水体有多种规划用途:●雨水输送(降低洪水风险);●完善生态系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态多样性);●非接触式娱乐(公园、景观和游船);●接触式娱乐(游泳);●供水水源。1、城市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达到峰值流量的时间提前●径流量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法修复技术、化学法修复技术、生物法修复技术和复合法修复技术。其中,生物法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小、维护简单、修复率较高等优点备受关注。根据地下水系统污染机理分类,污染源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填埋、石油化工污染、农用化学药剂的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污染物质通过迁移、扩散和渗透等作用进入地下水土壤体系植物系统,导致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对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法修复技术、化学法修复技术、生物法修复技术和复合法修复技术。其中,生物法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小、
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题调研的部署要求,6月8日至9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调研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整改情况,赴银川市抽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黄润秋带队赴中卫市沙坡头区实地调研了解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整改进展。内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主要包括:明晰地下水系统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土水协同的整体视角看待场地修复与风险管控;针对实际场地阴阳离子复合、多阳离子复合等复杂的多金属污染特征,根据场地特征精准开发风险评估工具;研发适合复杂污染体系的新型多金属稳定化材料;完善评价其长效性的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并开展长期监测,构建长效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调查评估—修复/风险管控—安全回用后期监管”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或指南。
地下水循环井(GroundwaterCirculationWell,GCW)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可以耦合吹脱、空气注入、气相抽提、生物修复和化学氧化等多种修复技术,有望实现轻非水相液体(LNAPL)、重非水相液体(DNAPL)及部分无机物的同步去除。
地下水污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更是经常出现。以美国和英国为例,这些国家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储存罐泄露,严重污染环境。欧洲国家曾做过相应的调查,废物处理所和工业泄露场所是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对国内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现状有了清晰地了解,并对污染场地进行了全面地梳理,制定了具体的清单,并科学评价了污染风险。
1月8日,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镇江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管理工作,通知如下:关于发布《镇江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更新至2021年1月8日)的通知局各派出机构、机关各处室、执法局,镇江新区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局、镇江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态环境部自组建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精神,强化统一监测评估职责,持续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近日,为规范新转隶的地下水与海洋环境监测职能,统一地下水与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标准,我部发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第十部
导读:近年来,中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十分突出,已成为土壤环境治理修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多介质界面是控制场地系统复合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关键。因此,开展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机制研究,对于认知场地污染成因与治理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号外!号外!中科鼎实在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再添新足迹——“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利用保障技术与集成工程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通
01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供水水源。《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我国85%以上的地下水质为Ⅳ类或Ⅴ类。因地化学背景值较高,工业活动及农业污水灌溉等原因,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尺度上,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检出率高,超标率低;场地尺度上,地下水有机复合污染
我国地下水相关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特别是2019年相继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技术导则》等多个政策,将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及相关行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传统治理领域相比,地下水污染防治从管控治理的复杂性、长期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