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城市土壤微生物群落受到了城市地上与地下各种生物因素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然而城市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与各种土壤理化参数的关系仍然不明晰,围绕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部分生物多样性互相作用机理的研究仍然缺乏。 因此,仍需采取相应的微生物研究技术,进一步对城市化导致的城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土壤污染、土地管理措施以及地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加以深入研究。
4 城市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福祉。 当前学界提出了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研究框架,用以评估土壤生态风险、土壤生态功能保护的优先性,并用以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措施。 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土壤管理的议题当中,例如,在城市管理的前端提出 DESTISOL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构建了基于城市土壤理化因子、土壤功能以及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定量关系,从而将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运用于城市管理的决策中。 简而言之,城市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了研究者和决策者越来越多的重视。 城市土壤既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以维持绿色植物的生长;又能够过滤、缓冲和转换土壤中有害物质,实现污染物的净化;并且具有固定与储存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与地上部分进行水和热的交换,发挥其气候调节的功能。 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化对土壤维持植物生长功能、土壤自然消减功能和土壤碳储存功能的影响。
4.1 城市化对土壤维持植物生长功能的影响
城市绿地植被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关研究表明,绿地植物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居民日常的精神压力,提供绿地景观的美学审美价值。 然而,相较于自然森林植被,城市绿地植物具有较低的存活率。 城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改变能够对城市树木存活率产生不利影响。 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城市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营养物质减少,对植物的养分供应下降,降低了城市绿地的质量,影响了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功能,阻碍了绿地植物的生长。
城市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城市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孔隙状况与土壤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包括孔隙度、孔隙结构等相关土壤物理指标决定了土壤中水、气的比例关系以及土壤温度和营养的状态。 然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压实改变了土壤透气孔径的分布,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土壤孔隙度介于39.6%—47.2%之间,低于土壤的适宜区间(50%—60%)。 Jim 等通过研究中国香港道路绿地土壤孔隙状况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发现土壤孔隙度指标是影响城市植物生长功能的重要因子,与植物的健康稳定的生长紧密相关;此外,不透水地表的扩张对道路绿地植物生长空间的限制,同样影响了其正常生长。 同时,Haan 等对美国密西根城市道路绿地的研究表明,较土壤孔隙度而言,植物的存活率更加取决于土壤质地。 因此,对相应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应在城市绿地土壤管理中加以运用。
此外,城市土壤化学特征的变化,使其难以为城市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肥力和理想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抑制城市植物的生存与生长。 例如,Lawrence通过一般线性混合模型表征城市土壤特征与城市植被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包括土壤 pH、钾素等土壤化学特征是决定城市植物生存的重要因子,而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人为管护方式的差异同样与城市植物的存活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类似的研究同样证实通过翻耕与堆肥等不同的人为管理方式可以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城市树木的生长。 综上所述,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功能受到城市化过程的影响,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并随土壤理化性质的退化而持续下降。维持植物生长是城市土壤基本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 在城市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对于维持植物生长的功能、保障城市绿化效果极为重要。 当前针对城市土壤维持植物生长功能的研究侧重于单一的土壤或城市化因子对植物健康的影响,难以形成完善的定量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城市土壤不同理化特征与维持植物生长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相应的科学指导依据,仍是城市土壤生态功能研究的重点。
4.2 城市化对土壤自然消减功能的影响
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大多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城市土壤。 作为城市环境的天然屏障,城市土壤既是城市污染物的汇集地,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器,具有容纳、过滤和消解污染物的能力。 土壤对于污染物的净化功能是城市土壤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居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可能超过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导致土壤污染。
美国环保局(EPA)将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定义为,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土壤中污染物的总量、浓度和体积减少、污染物的毒性降低、迁移能力削弱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土壤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壤自然消减能力与土壤复杂的生态过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因子对土壤净化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土壤有机质可以通过固定重金属离子,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土壤微生物能够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吸收、转化并降解为其他无害的物质。 因此,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与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通过土壤理化指标对土壤净化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是当前城市土壤净化功能研究的热点。
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的环境胁迫直接影响了其生态学过程,导致了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土壤自然消减功能。 例如,Setälä 等分析了城市公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固定重金属能力的影响。 Rutgers 等和 Thomsen 等则针对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媒介中挥发、降解、迁移、扩散和生物固定等一系列的生态学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Wang 等借助了 Rutgers 等[的模型,选取土壤若干理化指标对北京市土壤的自然消减能力进行了评价,发现北京市土壤自然消减能力与居民区和公园的建成年数显著相关,其中,在不同的用地类型中,城市公园具有最高的土壤自然消减能力。 此外,Xie 等考虑到城市土壤不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在土壤净化功能中参与的生态过程差异,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权重,对北京市居民区绿地土壤自然消减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壤容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有机质含量对城市土壤自然消减能力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同时揭示了城市居民区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对土壤净化功能的显著影响,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可以通过城市化社会经济因子有效地进行表征。 因此,城市土壤自然消减能力与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土壤理化特征的健康是土壤相关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前提,同时城市化强度对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城市土壤自然消减能力的发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现有的土壤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较多,尚仍不存在标准的定量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标准规范的土壤功能的评价体系,是今后土壤生态服务功能,尤其是土壤自然消减能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城市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是导致城市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土壤理化特征对城市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展开定量评价是较为有效且科学的研究方法。 此外,当前国内外学界仍然缺乏根据土壤自然消减能力确定城市土壤中可容纳污染物的临界阈值的系统研究。 构建土壤自然消减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确定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和土壤中污染物临界阈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明晰城市土壤污染生态效应,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城市居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3 城市化对土壤碳储存功能的影响
土壤碳库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与植被碳库的碳储存能力决定了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净碳通量,其微小的波动能够影响大气中 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储存功能是城市土壤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城市土壤固碳功能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城市人类活动的干扰。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土壤碳储存特征、功能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全球范围内城市土壤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以往的研究低估了城市土壤的固碳功能。 例如,朱超等对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发现,2006 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0.25 Pg,占城市生态系统有机碳总储量的73%。 国内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土壤碳储量分别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土壤均具有较高的碳库储量。 Churkina 等对美国城市土壤碳储量进行量化,表明不同城市区域内土壤固碳总量可达7—17 Pg C,占城市碳库总量的64%,城市碳库密度则高达23—42kg / m2,远高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库密度。 Edmondson 等发现城市绿地与不透水地表下的土壤均具有较高的固碳功能,其固碳潜力远高于人们的预期。 尽管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土壤碳储量存在一定差异,但针对不同城市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城市土壤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土壤碳库与天然土壤相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高的异质性。 在时间尺度上,随着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在1997—2006年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地,美国城市土壤从1950—2000年之间碳储量增速显著。 此外,由于城市湿地土壤面积的扩张,韩国在 2003—2013年10年间公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2倍以上。 相反,哈尔滨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近 30年来下降0.16Tg,这是由城市中具有较强固碳功能的耕地与林地快速消失所导致的。
在空间尺度上,城市土壤有机碳储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陈浩等 研究发现南京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快速城市化区域,地表的封实是影响土壤碳储存功能的最主要原因。 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比如,英国莱彻斯特城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深度呈现出负的指数相关关系,1m深的土壤中47%的有机碳均集中在表层土壤。 Ghosh等发现城市表层土壤(0—30 cm)较深层土壤(30—50cm 和50—100cm)具有更高的有机碳储量。 此外,许多研究证实了城市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固碳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林地土壤的碳固存能力显著高于草地土壤,不同乔木种的土壤之间同样存在差异。 尽管城市造林能够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但是对于土壤碳储量的贡献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不同城市化水平对土壤碳储存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不同研究发现土壤固碳能力随城市土地建成年数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由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所导致的。 相似地,城市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以及城市绿地的不同管理模式均被证实显著影响城市土壤碳储量。 此外,Liu 等采用多个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的指标,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数的方法,对北京市建成区土壤固碳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建成区土壤固碳功能较差,城市化过程削弱了城市土壤的固碳功能。 Sarzhanov 等[通过 CO2/有机碳库比衡量俄罗斯城市土壤碳库,结果表明城市化过程显著降低了土壤碳储存功能。 Vasenev 等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模拟不同城市化水平下,俄罗斯莫斯科城市的区域扩张和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可能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综上,城市中土壤碳库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城市化能够显著影响土壤碳储存功能。
城市土壤固碳功能在促进生态系统碳循环、缓解气候变化效应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当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城市土壤碳储存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城市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较差,土壤固碳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较为复杂。 此外,由于不同研究中土壤碳库的数据来源、研究尺度以及模型和参数的选取不同,可能导致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因而难以将不同城市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如何在特定尺度上确定统一的碳储存功能的评估方法,并提高模型的估算精度,是当前土壤相关功能研究的难点。
5 结论与展望
城市土壤既为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也为人们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然而,城市土壤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一方面,其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较天然土壤而言,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城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同时导致一系列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维持植物生长功能、自然消减能力以及碳储存功能等发生变化。 因此,城市土壤退化是城市土壤动物生态特征与行为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功能效应以及土壤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破坏了土壤生物栖息地,改变了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甚至导致土壤物种局地灭绝,并且影响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然而,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仍然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亟须对城市土壤质量和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展开更加细致和全面的研究。 开展对城市土壤理化特征长期定位和系统观测,探讨城市土壤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驱动因素,能够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城市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缓解城市化所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保障城市居民健康、保护人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日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武环〔2025〕25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已经2025年第2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乌兰察布绿电入京9.3亿度,绿算进京超2万P。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35%,项目建设速度和并网容量居全区前列,全国首个“源网荷储”示范项目顺利并网。“源网荷储”技术试验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9日发布《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2023年)》,本次调整综合考虑了环境管理要求与区域发展需求,衔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以及水环境管控分区、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分区调整结果,科学调整优先保护、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用于强化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关于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近年来,赣州市生态环境局、赣州市人民检察院、赣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联合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现将危险废物领域相关典型案例公布如下:案例①:步某某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一、案情简介2024年4月21日接群众举报反映小松镇石田河可见整片水域呈红褐色,赣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立即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金额共计13.2亿,涉及全国31个省份。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茂名市人民政府发布《茂名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修订)》,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福州市人民政府8月5日发布《福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3年更新)》,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福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3年更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上海市水务局、发改委、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稳定达到100%,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各相关区政府,城投
一、垃圾是什么所谓垃圾,并不仅仅是大家平常理解的,生活垃圾就是垃圾,它只是其中一种,垃圾是统称,人们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丢弃的废弃物,统称垃圾。包括危险废弃物、普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国家有强制规定,这里暂不讲,我们只讲普通废弃物。普通废弃物垃圾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村、小区
赤泥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污染性废渣,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Fe2O3呈现红色,习惯称为赤泥。目前国内外生产氧化铝的工艺不同,主要有烧结法、拜耳法和联合法,产生的赤泥的理化性质也存在差异。每生产1吨氧化铝会附带产生0.8~1.5吨赤泥,赤泥的产量与铝土矿矿石的品味、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息息相关。
2021年12月16日,ISO/TC275污泥回收、循环、处理和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ludgerecovery,recycling,treatmentanddisposal)以网络会议(Zoom会议)的形式举行了本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8次全体会议,来自法国、中国、奥地利、加拿大、芬兰、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院作为国内对口单位,组织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三峡集团、湖南大学等单位的9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当各类垃圾埋入地下后,垃圾渗滤液会逐渐由包气带渗入土壤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鉴于上部填埋层与下部原状土层之间会存在显著的物性差异,高密度电法定性探查精度有限,钻探勘察耗时耗力且成本高,两种方法优劣互补,对综合查明填埋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主要利用高密度电法无损探测和钻探法重点勘察的点面结合综合探查了某填埋场,查明了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填埋层的空间展布情况,借助Volxer软件绘制了高密度电法反演形体渲染成果图,同时采用GMS软件构建了三维填埋层实体可视化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手段的应用成果,为填埋场污染治理修复与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中心郑丽萍助理研究员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生态毒理学报》“土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专辑发表了题为《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值制订关键技术研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的学术论文。文中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制订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凝练,从两国的制订策略和关键推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比对了两国的基准值制订技术要点。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土壤分布特点,给出了我国当前土壤基准研究的科研建议与意见。
污泥炭化技术是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年—2020年发表的关于污泥基生物炭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综述分析。详细分析了污泥基生物炭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点,讨论了现有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污泥基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特征,探讨其在污染物固定、土壤改良及延缓气候变化等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地下水氟污染机理科普:地下水是珍贵的淡水资源,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致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叠加,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其次是自然因素。
在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存在现行农用地土壤镉(Cd)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值偏严的现象,表现为土壤中Cd含量超标而农产品中Cd无安全风险.针对该现实问题,在基于该地区稻米-土壤协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分析样品中Cd的富集系数(BCF)并利用物种敏感性(SSD)分布模型,对Cd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最终反推出在不同pH下适用于典型碳酸盐岩类成土母质农用地土壤Cd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摘要:我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农药品种包括有机氯类、有机磷类和菊酯类等多代农药。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主要发生在农药生产场地和农用地,其中农药生产场地污染土壤具有多代农药混合以及有机溶剂复合污染等特点,这类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安全利用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因具有修复时间短和成本低的优点,化学氧化药剂已成为土壤修复采用的主要药剂。然而化学氧化药剂缺乏靶向性,过量使用易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破坏和二次污染。因此,农药生产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亟需加强绿色修复药剂的研发以及药剂与修复设备的联动。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江苏无锡的水域面积占全太湖的26%,人口占太湖流域总人口的4.67%。多年来,无锡始终坚持大力推进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太湖治理的治污、防污、控污等环节,无锡供电公司挖掘电力数据价值,构建图像识别模型,积极参与太湖治理,辅助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科学决策。2月6日,美丽无锡建设大会暨新一轮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土壤污染
10月15日8时,202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共计划招录3.97万人。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2月1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水平的若干措施》,自2024年11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全文如下:各市、县(区)生态环境局(分局),宁东基地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派出机构:《关于进一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本标准按照综合政务、综合业务、科技支撑、自然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土壤生态环境、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环评与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执法、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7月30日公布关于任免李召喜等同志职务职级的通知。市局各科室(单位),各分局:经研究决定,任命:李召喜为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科二级主任科员;邱婧伟为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与固体废物管理科三级主任科员;于永攀为聊城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三级主任科员;罗瑞福为
7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赵世新司长对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做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裴晓菲: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强土壤
5月27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用数据“说话”,全面展示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变化趋势。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
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日,扬州市发布2024年度水、气、土环境工作计划,部署2024年144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守护扬州“蓝天、碧水、净土”。2024年,扬州市确立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其中,扬州市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为86.7%,省考断面为95.7%;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估目标中,大
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定位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