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政策正文

石家庄出新方案了!鼓励政府与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合作、区域共建共享焚烧处理设施……

2019-03-14 16:23来源:北极星固废网关键词:垃圾分类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分类政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各县(市、区)要以满足本地生活垃圾处理为主,兼顾周边县(市、区)以及离市区较近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大力建设大型焚烧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全量化焚烧。鼓励山区地区县利用现有水泥厂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水泥窑协调处理。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周边县(市、区)统筹谋划建设焚烧处理设施。不具备区域统筹的县(市、区)以辖区为单位谋划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科学合理布点,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要推进垃圾处理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对规划的栾城、井陉、行唐、无极、赞皇等生态产业园以及正定、藁城、元氏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所在地,积极谋划建设集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粪便处理等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身的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集约式、公园式环卫综合基地。

科学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大幅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在建设焚烧设施的同时,要考虑建设垃圾焚烧残渣、飞灰处理等配套设施。每个县原则上要谋划建设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规模不低于本地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的5倍。推进垃圾焚烧设施与垃圾卫生填埋场配合使用,卫生填埋场从原生垃圾填埋向焚烧残渣填埋和应急处理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平原地区的农村,采用“户分类、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村,优先采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距离市县垃圾处理厂(场)20公里以内的,应采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其他边远山区、分散的农村,确实不具备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条件的,通过村庄自建或与附近农村组团建设处理设施,采取“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的方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到2020年,全市共新建扩建处理设施14座。其中焚烧设施10座,日处理能力11050吨,资源化利用项目1座,日处理能力700吨;其他项目3座,日处理能力2200吨。

(四)资金筹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由各县(市、区)政府主导实施,对政府参与的新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序推进存量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金合作模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费机制、体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收费标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使垃圾收费能够覆盖合理处置成本,保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经费。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金融贷款优惠政策,统筹整合资金,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三、项目推进

(一)年度实施计划

1、2018年度实施情况

元氏县冀粤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完工,市区新建中转站14座(压缩式转运站6座),购置运输车40辆;县城新建中转站21座(压缩式转运站17座),购置运输车辆62辆;农村建成转运设施36座,购置运输车辆128辆;城乡一体化处理的农村比例达到95%以上。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院)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稳步扩大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范围,同时再选择部分医院、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其他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试点工作。稳步扩大小区试点工作,将辖区30%生活小区居民户纳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2、2019年度实施计划

9月底前,栾城区中节能(石家庄)垃圾焚烧技改项目、晋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元氏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工程项目、井陉县石家庄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工程项目、鹿泉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示范工程投产运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净增3250吨/日。6月底前,计划2020年完工的8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中焚烧设施6座,资源化利用设施1座,生物干化设施1座)全部完成前期手续并进场施工。

市区新建中转站15座(压缩式转运站7座),购置运输车辆214辆;县城新建中转站7座(压缩式转运站5座),购置运输车辆9辆;农村建成转运设施11座,购置运输车辆22辆。城乡一体化处理的农村比例达到96%以上。各县(市、区)政府将所有企事业单位、商超、农贸市场等公共机构全部纳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和考核范围。各县(市、区)政府总结生活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将辖区50%生活小区居民户纳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3、2020年度实施计划

9月底前,藁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无极县石家庄生物质焚烧发电项目、新乐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行唐县焚烧发电厂、赵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灵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定县静脉产业园(一期)投产运营。本年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净增9700吨/日。

市区新建中转站13座(压缩式转运站3座),购置运输车辆56辆;县城新建中转站13座(压缩式转运站12座),购置运输车辆9辆;农村建成转运设施32座,购置运输车辆37辆;城乡一体化处理的农村比例达到97%以上。我市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基本建立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成熟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二)焚烧处理设施建设一般做法

1、处理工艺选择:炉排炉处理工艺。

2、建设规模要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处理能力不宜低于600吨/日,最低不低于300吨/日,县(市)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不足600吨/日的,应与相邻县(市)共同建设使用焚烧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设计服务期限不应低于20年。

3、项目选址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满足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受洪水或内涝的威胁;不宜在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与夏季主导风的上风向;宜靠近服务区,运距应经济合理,与服务区之间有很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和污水排放条件;应考虑易于接入地区电力网;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不得在城市建成区新建;应征求选址地块周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公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4、用地规模:基本用地为80亩,大部分项目占地100亩-120亩之间

5、投资估算:每吨处理能力投资40-50万元。设计处理能力600吨/日焚烧处理设施,总投资2.4亿元左右,其中土建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5%;焚烧炉及余热锅炉部分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0%;发电设备约占总投资的11%;烟气处理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5%;渗沥液处理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其他设备和配套设备约占总投资的15%。

6、运行补贴标准: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区域,政府所付服务费用有所不同。国内行业建议投标价为:800-1000吨/日焚烧设施,付费60-80元/吨。600-800吨/日焚烧设施,付费70-90元/吨。300-600吨/日焚烧设施,付费80-110元/吨。150-300吨/日焚烧设施,付费150元/吨。

(三)项目实施方式

共建共享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所在地政府作为建设主体应与周边共建共享县(市、区)签订合作意向;按照建设运行一体化要求,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合作企业;依法赋予中标企业特许经营权,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明确垃圾处理付费标准、服务标准和经营年限等内容。中标企业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做到安全运营、环保达标。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区)政府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做好项目落地、拆迁、建设等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统筹所辖县(市、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督促、指导行政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市有关部门负责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组织协调。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的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联动,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城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垃圾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争取资金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协调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供应;财政、税务部门负责落实支持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财税及优惠政策;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协调生活垃圾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相关事宜。

(三)加大政策支持。拓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资金。加大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环境容量指标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项目实施。努力将新谋划的焚烧处理设施列入《国家生物质发电“十三五”规划布局方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合理安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关资金。要研究制定跨区域垃圾处理协调、环境补偿标准及办法,保证焚烧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

(四)加大督导考核。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季督导、年考核”的方式,对各县(市、区)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计划,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实行“清单式”管理,建立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时限清单、责任清单,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明确项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快速有序建设。

(五)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县乡政府农村生活垃圾清理、转运、处理的责任,推进“户分类、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要,禁止将收集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日常监管,各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管部门在定期督导检查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提出问责建议,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严格风险管控。在项目前期,要切实做好项目属地群众工作,与群众深入交流座谈,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解答群众问题,化解群众疑虑,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保障社会稳定。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环保要求,确保按标准建设。严格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结合垃圾处理厂运行实际,安排合适岗位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将短期补偿转化为长期可持续帮扶,努力让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周边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政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