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导 读
在澳洲,曾有不受污染的花生地因灌溉水的高盐分导致花生的镉超标!这个实验发现,土壤如同人体,需要低盐,否则温室气体CO2排放增加了!
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医生经常告诉患者减少盐的摄入量。当我们开始查看食品标签时,我们可能会在令人惊讶的地方发现盐,例如烘焙食品,饮料和罐头食品。
杰西卡·洛德(Jessica Lord)是该项目的一名本科生研究员,她在为实验室中的一种土壤系统加水。图片来源:梅雷迪斯·斯蒂尔(Meredith Steele)
尽管您可能会尝试注意自己的食盐摄入量,但您可能从未想过脚下土壤中有多少盐。随着许多人发现饮食中含有盐分,科学家们发现水源中的盐含量在增加。
“淡水系统的盐度显著增加,包括用于灌溉水,”Meredith Steele解释说。斯蒂尔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城市生态系统和流域生物地球化学的助理教授。
斯蒂尔认为,如果灌溉水中有盐,土壤中可能会积聚盐分。高盐含量会破坏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大多数关于土壤盐分的研究都集中在这些情况上。斯蒂尔想知道少量的盐是否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或生物学。
实验室中的土壤。各个系统用不同的盐溶液处理,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测量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图片来源:梅雷迪斯·斯蒂尔(Meredith Steele)
为了确定盐浓度是否会改变土壤,斯蒂尔的团队从没有盐接触史的土壤开始。研究人员将不加盐的土壤与仅含一种盐的土壤进行了比较。盐包括氯化钠(食盐),氯化钾和氯化钙。所有这些盐在我们的环境中都是天然的。
该研究使用了自然界中常见的盐浓度。实验中的盐浓度比海水低700倍。这样,实验证明了如果土壤被附近的溪流淹没,或者如果农民使用附近的水灌溉农田,会发生什么情况。实验进行了90天。
研究小组收集了土壤呼吸测量值。图片来源:梅雷迪斯·斯蒂尔(Meredith Steele)
研究人员测量的指标之一是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从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二氧化碳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就像我们一样,这些微生物是“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的生物。
斯蒂尔及其同事发现,用盐水灌溉的土壤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氯化钙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要小于氯化钠和氯化钾。与对照相比,钾和钠的少量增加导致与对照相比增加20%,而氯化钙处理仅增加9%。
这项研究表明,农民可能需要监测洪水、灌溉水甚至化肥中的盐分。斯蒂尔说:“这的确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美国东部。”在美国东部,雨水较多,对土壤中盐的积累关注较少。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了解土壤与盐水之间的这种关系对于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很重要。
斯蒂尔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ASA,CSSA和SSSA 2019国际年会上介绍了这些结果。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农业部孵化计划#160060的支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研究外源硫化钠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Cd)形态变化及迁移积累影响,为硫素固定土壤活性Cd、降低稻米Cd积累的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种植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硫化钠用量对水稻-土壤系统中Cd的迁移积累变化的影响。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稳定化材料的用量为表观参数之一。在实验室小试试验和工程应用中,多以“投加比”的概念量化稳定化材料的用量。
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
摘要:文章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厂目前国内、国外主要处理工艺,并对目前焚烧厂渗滤液“零排放”处理的问题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处理工艺的分析比较,指出合理的处理工艺。
摘要: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47种最危险废物之一,研究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某典型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化学还原+固化稳定”的修复治理思路,针对修复剂类型、投加比、反应时间、还原效率、修复成本和环境效应等因素,确定了该修复工
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与治理问题得到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无论村落集中式治理方式还是分户式治理方式,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现状条件下大多数农村地区难以负担。借助厕所革命的快速推进,农村厕所设施的建设和粪尿的收集处理逐渐纳入地方政
“土壤免疫力”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概念,用以描述土壤通过调节功能微生物的活动抵抗病原物侵染保持内部稳定性的能力。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王丽琨与研究员李小方在CriticalReviewsinMicrobiology发表概念论文,将土壤面临病原菌侵害和污染物毒害后所表现的恢复
随着人类工农业活动的加剧,具有高毒性、高累积、难降解、可远距离迁移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在农田土壤系统中不断累积,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综合防治POPs农田土壤亟待开展。农田土壤的生产特征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污染治理应以
摘要: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环境污染负荷的主要“承受者”,接纳了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人类在矿产资源开发、畜禽养殖以及作物种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1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不同的土壤系统受到
研究背景:土壤-植物体系中的铬(Cr)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两种价态存在,其中Cr(VI)(六价铬)毒性远远大于Cr(III)(三价铬)。外源Cr(VI)进入土壤后,一部分还原为Cr(III),同时游离态Cr(VI)和Cr(III)均可以被土壤吸附、固定(即老化),从而降低了其有效性。由于老化和还原过程是同时发生的,目前的研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为长江流域“量身定制”的法律,体现出保护修复母亲河的全局目光,自此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两年来,保护成效如何?2022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详情如下: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和国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氧化亚氮(N2O)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土壤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主要受N2O产生和还原的功能微生物影响。土壤团聚体是由原生颗粒(砂、粉、黏粒)、胶结物质和孔隙组成的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根据粒径大小,土壤团聚体可分为大团聚体(>2mm)、小团聚体(2~0.25mm)、微团聚体(0.25~0.053mm)和粉黏颗粒(<0.053毫米)。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大团聚体孔隙连接度高、通气性好、周转率快、有机质丰富;微团聚体持水能力强、稳定性碳含量高,且受其保护的微生物不易被捕食。
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中心郑丽萍助理研究员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生态毒理学报》“土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专辑发表了题为《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值制订关键技术研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的学术论文。文中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制订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凝练,从两国的制订策略和关键推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比对了两国的基准值制订技术要点。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土壤分布特点,给出了我国当前土壤基准研究的科研建议与意见。
入汛以来,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市遭遇暴雨侵袭。不久前,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市遭遇强降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在关注抗灾救援的同时,也在思考:城市应如何对抗“未知性”,提升“韧性”?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的风景风景的生态——2021生态保护修复创新实践论坛”上,《城市住宅》杂志采访了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炼先生。
土壤修复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譬如中国的治沙造林项目,通过植物固水、减少风蚀等,还原土壤的丰沛。由于近些年来全世界的土地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退化,而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等各类问题,所以多种方式的“土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在联合国《巴黎协定》等各项公约的倡导下,各国正在积极行动,有115个国家承诺落实土地恢复工作,可恢复的面积达约一个中国大小。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世界领先的气候科学家估算,为避免全球气温继续升高1.5摄氏度以上,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每年去除100亿吨的CO2。2021年4月,由ElonMusk与MuskFoundation资助,XPRIZE组织发起了XPRIZECarbonRemoval大赛,奖金总额1亿美元,是有史以来奖金额度最高、最具探索精神的竞赛。这项全球大赛为期4年,旨在通过征集全球创新者开发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提取二氧化碳,并能够持久封存,最终实现负碳目标。
摘要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修复药剂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关注.
伴随着土壤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壤污染、退化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限制了土地的生产力,由此土壤调理剂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产品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土壤的障碍因子,使之可再次进行高质高效的农作物生产活动。但土壤调理剂的不合理施用会直接引起土壤退化加剧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长期施用土壤调理剂也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土壤的产能与品质下降,引发农产品安全等相关问题。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奋进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站在新的历史方位,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芽孢杆菌(Bacillus)因生长快、表面积大、抗逆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报道的具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的芽孢杆菌种类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结果显示,已有20种以上芽孢杆菌表现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主要修复机制有生物溶解与沉淀、生物吸附与富集以及生物转化作用3种。最后对芽孢杆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如何有效的治理镉污染土壤,修复生态环境,是人类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充分发挥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各自优势、弥补不足,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受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改良剂,在我国华南地区受镉(Cd)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开展野外大田试验,重点围绕土壤环境、肥力和健康质量的变化,探索改良剂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DTPA浸提态Cd、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糙米Cd和稻谷产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判改良剂的修复效果。
人类活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镉污染土壤因其粮食作物的吸收积累导致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镉超积累植物在镉污染土壤具有高效地吸收和转运镉的潜能,进而广泛应用于土壤植物提取修复。近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方法为环境中金属迁移转化和植物体吸收运移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由于金属元素在不同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同位素分馏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演和解析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的机制。
陆良化工厂铬渣污染案在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调解下结案。调解书主要内容为:被告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环境侵权责任,承诺在已完成的场地污染治理基础上继续消除危险、恢复生态功能,进行补偿性恢复;就补偿性恢复项目和原告因参与各项目验收的必要费用支付人民币308万元;并承担原告因本案诉讼发生的合理费用及案件受理费用。
汞、铬、砷、镉、铅等都是重金属,因含量超标而造成污染乃至影响人体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些重金属会破坏人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有些会致癌、致畸、致突变,因而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土壤重金属超标、农产品镉超标、大米污染等,均是热点议题。本文提出摸清家底,效法自然,需求导向,保障健康,用好政策,创新模式等24字方略,目标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核桃壳生物炭BC400、BC500、BC600分别使土壤pH升高了1.07、1.31、1.38,弱酸可提取态Cd含量减少了17.02%、20.20%、24.53%,可还原态Cd含量减少了8.9%、19.1%、38.2%,可氧化态Cd含量增加了44.83%、78.45%、100%,残渣态Cd含量增加了66.03%、71.43%、89.21%。同时,土壤pH与土壤中弱酸可提取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核桃壳生物炭能够对Cd污染土壤起到钝化修复作用。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钝化稳定化技术中钝化剂施加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培养试验结合定期密集采样监测方法,研究羟基磷灰石(HAP)、小麦生物炭(WB)、巯基改性坡缕石(MPG)施加对镉污染碱性土壤pH值、EC值、团聚体组成和DTPA-Cd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未来将全面淘汰铅酸蓄电池和镉镍电池,实现以新型铁镍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碱性镍系二次电池和锂电池互为补充,完成传统污染电池的战略转型,以解决电池行业铅镉污染的历史性难题。”近日,在全国碱性电池论坛上,河南创力新能董事长杨玉锋对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据了解,创力新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