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化工产业转型延伸升级和产业集群

2021-02-07 10:34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键词:超低排放脱硝技术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6.1.6.2第三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

煤制烯烃产业,以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和中国石化SMTO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自主甲醇制烯烃科研成果已成功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煤制烯烃项目中示范应用。为更进一步提升煤制烯烃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连化物所继续开发了DMTO-III技术催化剂和成套工艺,吨烯烃甲醇消耗降至2.66吨。2020年11月,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DMTO-Ⅲ催化剂由创新分子筛合成方法,实现对SAPO分子筛晶相、酸性和形貌的协同调控,具有烯烃收率高、焦炭产率低、操作窗口宽、微量杂质少等特点。“十四五”期间,可依托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煤制烯烃项目,实现新一代催化剂推广应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5.6.1.6.3煤间接液化催化剂

间接液化重点是优化提升催化剂性能和提高特定产品收率。目前,国内新型低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已完成实验室定型,稳定运行时间、时空产率有较大提升,催化剂产油能力提升30%~50%。重点是优化提升催化剂性能和提高特定产品收率。高温费托工艺方面,应适时开展高温费托新型铁基、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进行工业试验。

5.6.1.6.4甲烷化催化剂

针对煤制天然气产业,大唐化工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西南化工研究院均开发了甲烷化催化剂和甲烷化技术,进行了中试或工业侧线试验。中新能化自主甲烷化催化剂在大唐克旗项目上开展了国产化替代应用,连续稳定运行达300天以上,经历了高负荷运行考察,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同工况进口催化剂水平。应开发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全部自主化,实现国产甲烷化催化剂全面推广应用。

5.6.1.6.5煤制乙二醇非贵金属催化剂

煤制乙二醇行业目前使用的催化剂主要为贵金属催化剂,价格较高。因此,需要升级示范价格便宜、高转化率、长寿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均已开发了新一代非贵金属催化剂,例如,采用室温下Cu离子辅助原位还原法合成了一种超低贵金属负载量(约0.1%)、高性能、长寿命的新型Pd纳米催化剂,极大地降低了催化剂成本,节约大量贵金属资源,可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与替代,发展新一代煤制乙二醇催化剂技术。

5.6.2产业集群培育方向

5.6.2.1煤制烯烃

积极开展煤制烯烃升级示范。推动神华包头、中天合创等企业运用现有生产装置运行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烯烃收率,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煤制烯烃升级改造工程,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新建项目应重点开展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升级示范,提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

随着“十四五”期间若干超大型炼化项目的投产,国内聚烯烃产业虽然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但竞争逐步加剧,需高度重视产品方案和竞争策略,发挥优势、防范风险。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实施,新建项目下应根据区域特点优化选择烯烃下游加工方案,丰富产品品种,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带动当地下游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有条件的企业,重点关注节能减排类产品方案,采用先进清洁的氧氯化法聚氯乙烯工艺和双氧水法环氧丙烷工艺,削减汞污染、废水和废渣污染,聚烯烃产品重点面向高技术含量的双峰、茂金属牌号为主的聚烯烃产品,形成高端化、差异化、错位发展特色。其中,聚乙烯产品重点关注压力管材、电缆护套、茂金属薄膜、汽车油箱、大型中空吹塑专用料等;聚丙烯产品应重点关注高性能膜料、薄壁注塑料、管材料、无纺布专用料、医用注塑料等,提升纤维、特种塑料等专用产品的生产比例;做好C2、C3和C4组分的精细化利用。

5.6.2.2煤制乙二醇

结合下游市场情况,科学投资布局新建项目,避免盲目投资与招商冲动,防止项目遍地开花。新建项目应重点解决反应器设计和放大、反应热平衡和工程优化;提高煤制乙二醇技术、工艺和系统集成水平,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系列规模、降低投资强度、提高催化剂寿命、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解决煤制乙二醇的运行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问题。单台DMO(草酸酯)反应器产能达到20万吨/年;单台乙二醇合成反应器产能达到20万吨/年;乙二醇加氢催化剂寿命达到8000小时以上。

煤制乙二醇生产企业加强与聚酯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联合,形成上下游相结合的煤制乙二醇应用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拓宽煤制乙二醇应用领域,提高煤制乙二醇应用水平,促进煤制乙二醇应用与生产协调发展。

加强煤制乙二醇副产物的延伸利用,可以利用中间副产物草酸二甲酯,通过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新型缓释肥料草酰胺(用草酰胺代替尿素或碳铵作为氮肥施用,可大大减少氮肥的损失和浪费。草酰胺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降解,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氨,降解完全并且无毒无害)。

5.6.2.3煤制芳烃

不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煤制芳烃产业。煤制芳烃生产路径包括煤经甲醇制芳烃路线(煤制甲醇、甲醇芳构化、芳烃联合)和煤炭分质利用路径(煤炭干馏、煤焦油加氢、石脑油连续重整、芳烃联合)。目前,煤经甲醇制芳烃因经济性较差,暂无工业化业绩,产业化进展停滞;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项目因煤炭分质利用成套工艺技术暂时难以突破、经济性原因等进展较为缓慢。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大型炼化项目的陆续投产,国内百万吨级芳烃企业能力占比显著提升,新建装置规模水平多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芳烃自给率显著提升,且项目实施单位多为有实力的聚酯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炼油—PX—PTA—聚酯一体化产业链,对于煤制芳烃行业进入下游产业形成壁垒,且趋势愈发明显。

5.6.2.4煤制油

已建成及投产的煤制油项目,主要是生产柴油和石脑油,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一方面汽柴比发生较大的变化,对汽油的需求量超过了柴油,另一方面由于煤制烯烃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导致石脑油销售价格逐渐下滑。因此,需要对煤制油项目开发新的产品路线进行调整,降低柴油产量,增加超净汽油产品及产量,不再直接销售石脑油产品。在新产品方案升级示范中,间接液化技术注重生产部分进口替代的高端产品和石油基无法生产的特色产品,如费托蜡、PAO、轻烯烃、烷基苯等,直接液化技术注重开发高端特种油品、军用柴油和航空航天特种燃料等。

5.6.2.5煤制天然气

继续开展煤制天然气核心技术和通用技术装备的升级示范,推动煤制天然气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推进固定床和气流床组合气化技术的应用。以大幅提高合成气中甲烷比例为目标,推动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气化技术和催化气化、加氢气化技术的研发、试验示范。结合技术进步情况、天然气管网改革进程和天然气调峰功能落实情况,推进有条件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展升级示范。

5.6.2.6合成气生物转化乙醇

建议依托廉价的副产合成气资源择机发展。主要由合成气预处理和合成气发酵单元构成,利用能够以CO和H2为底物生长的微生物,通过厌氧发酵将合成气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合成气生物转化的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副产物少、合成气原料要求低、对原料气中的硫化物耐受性强,目前已经从自然界分离出了多株适合合成气发酵的菌株。例如LanzaTech公司开发的利用钢厂废气发酵生产乙醇的技术以其专利微生物为核心,含碳工业尾气经生物发酵后转化成燃料。此专有微生物可以用所需的碳与水来制造氢气,因此,该工艺耐受原料成分变化,允许使用任何比例的一氧化碳与氢气、甚至是不含氢气的气体生产燃料与化学品,且完全耐受钢厂及其他工业尾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该技术基本流程是:含有一氧化碳的气体经过净化和冷却送入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利用其中的能量去产生液态生物燃料,经过回收后成为高热值燃料。

5.6.2.7低阶煤分质利用

关注技术进步情况,适时推进条件较好的低阶煤分质利用项目开展升级示范。该产业定位是充分利用成煤时期晚、挥发份含量高、反应活性高的煤种,通过油品、天然气、化学品和电力多联产,实现煤炭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低阶煤分质利用被视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先进方式,但百万吨级大型化关键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难度大,多种技术路线经尝试后仍存在瓶颈难以打通,升级示范难度大。“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可重点关注大规模煤炭分质利用普遍存在的后续气体处理难度大、焦油含尘量高、气液固分离难度大等问题,技术水平过关,时机成熟后,适时推进条件较好的低阶煤分质利用项目开展升级示范,示范重点在于加强热解与气化、燃烧的有机集成,开展煤焦油分质转化技术研究和百万吨级工业示范,开展50万吨级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工业示范,开展半焦应用拓展试验、示范及推广,开展油、气、化、电多联产的升级示范。

5.7精细化工

内蒙古自治区精细化工产业应力求采用绿色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利用煤焦油初加工中所获得的酚油、洗油、萘油和蒽油经过精制分离,作为原料,进一步合成高附加值的染料、塑料、光电、医药、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

立足盐、碱、硝资源优势,与氯碱产业耦合,大力研发“耗碱、耗氯、耗氢”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发展“盐—液氯—氯化苯—二氯苯/硝基氯苯—聚苯硫醚/二氯苯胺/对苯二胺”、“盐—金属钠/氯酸钠—靛蓝∕甲醇钠及其下游产品”等产业链,重点研发染料、颜料、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等精细耗氯产品,着力提高盐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为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

充分发挥阿拉善盟天然气合成氢氰酸及下游精细化学品技术优势,完善“天然气—液氨—氢氰酸—羟基乙腈—苯胺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氢氰酸—高纯度氢氰酸—原甲酸三甲酯”、“氢氰酸—氰化钠—丙二酸二甲酯—乙氧甲叉—医药产品”等产业链,积极发展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下游衍生产品。

5.7.1农药中间体

从内蒙古自治区农药及中间体发展情况来看,苦参碱、阿维菌素、多杀霉素及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在全国的份额已经不小,发展空间有限(近年来没有新生产装置建设便是佐证),但新型结构的化学农药潜力很大,阿拉善盟和乌海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有利于构建新型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2019年江苏响水“3·21”爆炸后,我国农药企业比较集中的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农药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部分企业转移的产品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市场潜力等均有亮点。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在土地、能源、基础原材料等条件,优选并构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发展和做大农药及中间体产业完全可行,推荐发展基于吡啶的产业链和新一代杀菌剂系列农药及中间体。

吡啶类农药被称为第四代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与人和生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药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含吡啶环的化合物逐渐成为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含吡啶环农药不仅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而且对人及生物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药的发展要求和趋势。近年来含吡啶的农药发展很快,覆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种类,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有企业在内蒙古生产或谋划发展三氯乙酰氯、2-氯-5-甲基吡啶等产业,发展合成吡啶及下游产业是适宜的。主要产业链构建设想如下。

吡啶产业链:纯吡啶产业链主要由吡啶氯化及延伸加工产品构成,吡啶氯化产品根据氯化深度有一氯吡啶一直到五氯吡啶,其中2-氯吡啶可以作为氯吡脲、吡啶硫酮铜和吡啶硫酮锌的中间体,2,6-二氯吡啶作为农药、医药中间体可以生产毒死蜱、氯吡汀等,2,3,6-三氯吡啶可作为农药中间体生产氯虫苯甲酰胺和cyantraniliprole,2,3,5-三氯吡啶可作为农药中间体生产四氯虫酰胺,五氯吡啶经四氯吡啶可生产氟草烟,以及三氯吡啶醇钠,继而生产毒死蜱和绿草定。

2-甲基吡啶产业链:2-甲基吡啶经氨氧化生产2-氰基吡啶,然后氯化、电化学还原生产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以及氨草定(氯氨吡啶酸);2-甲基吡啶直接氯化生产2-氯-6-三氯甲基吡啶,该产品为氮肥增效剂(美国陶氏在国内推广商品名“伴能”),其功效在于可有效减缓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从而使氮变得更稳定,2-氯-6-三氯甲基吡啶可进一步氟化、水解生产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继而生产啶氧菌酯。此外,2-氯-6-三氯甲基吡啶可经氟化后用于生产氟吡酰草胺。

3-甲基吡啶产业链:3-甲基吡啶经氨氧化生产3-氰基吡啶,继而可生产吡蚜酮、吡氟草胺和啶酰菌胺;经氯化、氟化生产2-氯-5-三氟甲基吡啶可用于生产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经氯化、氟化还可生产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延伸生产氟啶胺、氟啶菌酰胺、精吡氟氯禾灵(高效盖草能)、啶蜱脲和氟啶脲。

新一代杀菌剂系列农药及中间体。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类杀菌剂系列,属于新一代SDHI杀菌剂,具有结构新颖、高活性和杀菌谱广的特点,并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市场表现良好。目前,该类杀菌剂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品种有18个,其中吡唑酰胺类就有8个之多,而以3-二氟甲基-1H-甲基吡唑-4-羧酸为起始原料,在酰胺的氨基上连接不同的芳环(杂环),从而得到5个不同的杀菌剂农药产品(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苯并烯氟菌唑等),可优先发展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和苯并烯氟菌唑等三个品种。农药中间体则优先考虑发展SDHI杀菌剂配套中间体以及多样化的含氯、含氟中间体。

5.7.2医药中间体

内蒙古医药产业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医药企业可根据自身实力及超特点,力求将医药中间体向特色医药原料药过渡,形成合理的上下游匹配关系,增强产品附加值,争取处于医药价值链高阶。另一方面,可根据区内产业特色,着重发展兽药,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东部化工产业转移趋势明显,自治区园区可根据医药产业定位,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承接一批拥有精良产品与高技术的化工企业的医药原药及制剂产业转移(搬迁)项目。

阿拉善盟医药产业以圣氏化学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为龙头企业,除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完成备案项目的建设外,延伸发展氨基甘油下游造影剂碘海醇,重点发展抗艾滋病药物,如以氯甲基异丙基碳酸酯为中间体的原料药替诺福韦、以叔丁醇镁为原料的阿德福韦、泰诺福韦等抗艾滋病药物。

呼和浩特市以托克托县工业园区为主要医药化工发展区,紧跟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推荐发展用于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物的医药中间体及其原药,主要有:他汀类药物中间体及原药、沙坦类中间体及药物、替尼类小分子药物中间体及原药、洛韦类抗病毒原料药及配套专用中间体等产品。同时,内蒙古是我国的畜牧业大省,拥有较好的畜牧、家禽养殖基础、大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科研支撑力量,因此可重点发展兽药,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兽药品种,提高动物专用药质量,促进内蒙古畜牧业的现代化及持续健康发展。

5.7.3染料中间体

积极拓展清洁、节能、环保的活性染料等高档染料产品和采用工艺清洁、本质安全的新技术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做优做强靛蓝产业,依托金属钠、氢氧化钾和苯胺基乙腈项目,开发环保型还原靛蓝系列产品,积极发展性能稳定、色泽均匀的液体分散靛蓝。

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精细化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多样、专业化显著、技术应变要求高,使得该行业“三废”处理的呈现差异化显著、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出现过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降低精细化工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关键在于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降低能耗和物耗,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满足新型社会需求。绿色精细化工相关的生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对精细化工行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对于特定应用领域,开发反应条件更易控制、转化率更高的新型化学品也是一条创新的重要路径。绿色精细化工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

(1)绿色催化技术

催化剂是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绿色催化技术进行精细化工生产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绿色催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催化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问题。具体来说,精细化工生产的催化技术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转移催化技术:此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效率,使得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进行,反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方向性,此种催化技术还能使反应的环境变得温和、能耗低。

——酶催化技术体系: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说,酶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酶催化技术可以提高反应的针对性,完善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工作,使反应过程更加高效、能耗更低。

——不对称催化技术体系:使用此技术体系主要是为了得到属性更加单一的分子,这分子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与光电材料产品中,为它们提供精细原材料,使得其他领域的产品生产过程更加绿色,更加环保。

(2)计算机分子模拟设计技术

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优化精细化工产品。对产品的分子性能、加工方法与内部构造等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使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功能,把绿色环保与创新作为考虑方向,模拟产品内在结构的合成、反应与精制过程,找到影响产品质量与绿色环保生产的主要因素,在之后的生产过程中优化这些因素,力求生产无“三废”的化工产品。

(3)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猛烈,并且超临界流体的萃取技术格外受到重视,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需要合适的生产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这样才能为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生理活性物质提供有效手段。超临界二氧化碳还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精细化生产介质,可以实现化学反应中复杂、难度大的反应过程。拿纳米材料或者薄膜材料来说,材料生产所需的条件非常苛刻,超临界流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随着超临界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在医药、高分子材料与食品等行业中还能够大显身手。

(4)电合成技术

电化学是一项基本的化学技术,电合成技术由电解反应与电池反应两部分组成,从化学理论方面来说,电化学的反应效率更高,并且能做到清洁无污染。可以分为自发型、间接型与配对型。自发型合成法一方面可以提供产物,另一方面可以产生阴阳离子提供电能。间接型合成法利用有机反应提供产物。配对型需要合适的电极配对,利用阴阳极反应提供产物。

总体来看,相比于传统的生产技术,绿色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是现代化精细化工企业的发展方向。

5.8化工新材料

目前,内蒙古化工新材料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拟/在建的项目涉及高性能树脂、无机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不宽,规模不大。未来内蒙古应结合自治区内现代煤化工、生物化工等化工产业基础,通过“增链”,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项目,形成若干上下游关联度高、目标用户群相对集中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5.8.1高性能树脂

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烃等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氟硅树脂及关键单体等产品。

5.8.1.1工程塑料

提高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产品质量水平,开发高性能POM改性产品。发展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S)工程塑料,开发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PEK)等芳族酮聚合物产品,适时启动项目建设。依托改性材料研发企业,拓展特种牌号PC、光学级PMMA、挤出级类金属效果PMMA、尼龙12及工程塑料合金的应用领域。

发展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特种聚酯以及1,3-丙二醇(PDO)、1,4-环己烷二甲醇(CHDM)、2,6-萘二甲酸(NDA)等关键单体。

依托焦化芳烃资源,发展聚酰胺工程塑料(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半芳香耐高温尼龙等)等工程塑料,建设工程塑料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配套和招商引资,发展ABS、SBS、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品种。

5.8.1.2高端聚烯烃

目前中国聚烯烃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以通用、中低端牌号为主,高端牌号特别是茂金属聚乙烯等仍需大量进口。神华包头、中天合创等煤制烯烃项目的落地投产提升了内蒙古聚烯烃产品的供应量,下阶段应加强高端牌号、新牌号聚烯烃产品的开发,通过催化剂和关键配套原料技术的突破,提升高端牌号聚烯烃国产化水平,并开发乙烯α烯烃共聚(POE)弹性体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产品。

5.8.1.33D打印材料

加快开发3D打印用光敏树脂以及聚醚醚酮、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200℃以上)、彩色柔性塑料、PC/ABS材料等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及粘结剂、催化剂、蜡材,形成基本满足3D打印需要的专用材料牌号。

5.8.2橡胶及弹性体

发展液体硅橡胶、苯基硅橡胶等特种硅橡胶及丙烯酸酯橡胶。

发展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发展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不含塑化剂、可替代聚氯乙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提高卫生材料、药用包装的安全性。

5.8.3功能性膜材料

功能性膜材料未来发展的重点为:

(1)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以及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种膜;

(2)渗透汽化膜、有机蒸汽分离膜、工业气体分离膜、血液透析膜等特种分离膜;

(3)PVA光学膜、TAC光学膜、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配向膜、聚酰亚胺柔性膜等光学膜;

(4)太阳能电池用PVDF背板膜和EVA封装胶膜、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用柔性聚合物膜;

(5)高质量锂电池隔膜;

(6)离子膜烧碱等电解工艺用强离子性、低电阻值全氟离子交换膜。

结合西部地区水资源紧张,纳污水体有限,水处理需深度处理,含盐废水需结晶处理的要求,规划发展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以及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种膜。结合西部新能源产业,规划发展太阳能电池用聚偏氟乙烯(PVDF)背板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封装胶膜、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用柔性聚合物膜;动力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用含氟磺酸膜、锂电池软包装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脱硝技术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