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化工产业转型延伸升级和产业集群

2021-02-07 10:34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键词:超低排放脱硝技术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2.2现代煤化工产业

(1)产能规模目标

以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为依托,高质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到2025年,规划建设816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其中在建200万吨/年)、212亿方/年煤制气项目(其中在建52亿立方米/年)、4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9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全部在建),以及279万吨/年精细化工项目。

(2)技术装备发展目标

优化升级大型煤炭气化、烯烃合成等关键技术;攻关单台套4000吨级干粉煤气化炉、2000吨级碎煤气化炉等大型装备;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全部自主化,国产甲烷化催化剂全面推广应用;煤制乙二醇单台DMO(草酸酯)反应器产能达到20万吨/年;单台乙二醇合成反应器产能达到20万吨/年。加氢催化剂寿命增加到8000小时以上。加快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3)节能减排目标

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通过技术升级示范和系统集成优化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单位能耗、水耗明显下降。

1.1.1精细化工产业

(1)技术发展目标

精细化工所涉及的典型反应硝化、氧化、过氧化等相对危险性较高,易发生爆炸与火灾,应在精细化工典型合成工艺推广微反应技术。

(2)产品结构目标

重点做好以煤焦油等为原料的精细化工生产工作。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环保型产品比例。实现产品定制,大力发展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特定用途和功能的定制精细化学品。发展环保型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发展新型助剂,重点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和大粒剂,替代乳油、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1.1.2化工新材料产业

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改进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应。经过一批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和带动,满足下游用户不断升级发展的要求。到2025年,力争打造5个左右以分领域化工新材料产品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在工程塑料、高性能氟硅材料、先进碳材料、石墨材料等子领域,产品品种日益完善和丰富,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和拳头产品。

5产业转型延伸升级和产业集群培育方向

5.1总体方向

促进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控制电石、PVC、烧碱(天然碱除外)、纯碱(天然碱除外)、尿素等行业新增产能,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焦化行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有序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发挥氯碱、焦化等传统基础化工优势,强化产用结合,促进上下游协作配套,做大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形成“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

加快同行业横向整合、产业链纵向延伸、跨领域关联协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行业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5.2焦化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3.8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列为淘汰类项目,将“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米,100万吨/年以下焦化项目”列为限制类项目。2020年6月,工信部修订并发布了新的《焦化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28号),以鼓励和引导我国焦化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其中,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发布前建设的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须≥4.3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须≥3.8米;发布后建设的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须≥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须≥5.5米”。总体来看,国家将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焦化行业仍以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加强装备水平升级、推广使用干熄焦节能技术、园区化及集约化发展、完善并延伸产业链等为重点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实现焦化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淘汰4.3米的焦炉将成为趋势。

2019年,自治区在产焦炭生产企业中,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产能约1600万吨/年,占全区总产能的34.4%,且设备运行均在10年以上,外加部分企业的配合煤硫含量较高,腐蚀、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安全风险较大。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焦化大省地的焦化转型升级过程中,6米以上的捣固焦炉已逐渐成为主体。内蒙古自治区焦化企业环保设施改造与山西、河北等焦化大省相比较为滞后,特别是无组织排放较为严重。此外,干熄焦配置比例较低,不仅加重环保负担,水资源浪费也较为突出,因此,需通过联合重组推动焦化产业产业转型升级。

5.2.1产业升级方向

5.2.1.1装备大型化升级

关小上大,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到2025年全部淘汰完毕。允许产能按合理比例置换,利用自有焦炉产能,经审核批准后和重组主体合作建设大焦炉。新增产能应满足《焦化行业规范条件》,其中乌海及周边地区建议新建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6.98米,新建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6.25米,且单套装置规模不低于300万吨(说明:严于《焦化行业规范条件》)。

5.2.1.2企业规模升级

产能整合,鼓励煤、钢、化等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实力较强的焦化企业,以焦—焦联合、焦—化联合、煤—焦联合、煤—焦—化联合、钢—焦联合等多种形式参与焦化产业重组。重点培育焦炭产能在500万吨/年以上和煤—焦—钢—化关联产业深度融合的“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提升焦化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2.1.3节能措施升级

在工艺系统的节能设计方面,鼓励焦化企业使用煤调湿、自动加热系统、上升管余热回收、大功率变频等先进节能技术,持续降低污染排放和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促进焦化产业达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的。在运行管理方面,鼓励焦化企业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对主要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采集用能数据,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核算、监督、分析、掌控、反馈,最终将企业用能水平优化到最佳水平。

5.2.1.4环保措施升级

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政策和标准,大力推广先进环保治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备煤、炼焦、焦化产品的贮存转运密闭等设施,持续改进VOCs治理技术措施,提升焦化废水的治理水平。强化焦化企业污染治理措施,实现焦化行业“三废”治理的零排放或近零排放。

5.2.1.4.1大气污染防治

全面实现煤焦封闭式储运、微负压除尘式输煤焦、焦炉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治理系统以及干熄焦等技术在焦化企业的广泛应用。采用先进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满足国家和区域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推进VOCs治理技术的升级改造,采用高效离心风机和低泄漏阀门,实现从源头上控制VOCs污染物的产生,采用蓄热焚烧(RTO)、光催化氧化等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实现废气的达标排放。应用先进技术推进焦炉煤气脱硫系统的升级改造,为下游用户的达标排放创造条件。推广脱硫废液和硫泡沫制酸技术,解决脱硫废液以及硫膏难处理的问题,实现硫元素的资源化利用。

5.2.1.4.2水污染防治

鼓励焦化企业对废水进行分质分级处理,对于软化水废水、锅炉排污废水和循环水排污水等高盐废水采用多效蒸发(MED)等技术实现盐分的脱除。对于生化处理的污水采用臭氧氧化、芬顿氧化等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5.2.1.4.3固体废弃物处理

推进焦化企业将除尘灰、焦油渣、酸焦油、蒸氨残渣、再生渣、废水处理污泥、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活性炭等,通过厂内掺煤炼焦进行无害化处置。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焦化企业在进行环保措施改造时必须一并考虑安全与防火,增加的环保措施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所有VOCs治理技术、RTO、光催化氧化技术、高盐废水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必须经安全论证合格后方可投用。

5.2.2焦化副产品产业集群培育方向

通过联合重组推动焦化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后,可将原本分散的焦化企业整合,改善当前焦化产业的无序化竞争状态。通过兼并重组,焦化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提升焦化主体企业的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实现焦化副产品的统一深加工,加强行业自律,避免行业无序恶性竞争,避免出现上游原料渠道无法保证、下游产业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焦化副产品在充分保证现有的综合利用装置原料供应的前提下,新增副产品原料除不易输送的焦炉煤气外,统一调配,实现集中深加工。

强化精细焦化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煤焦化深加工水平为主线,以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为目标,加强“煤-焦-化”产业链建设,大力建设延链、补链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

充分利用焦化产业提供的优质“碳源”、廉价“氢源”和多组分“油源”,根据原料性质做到“宜碳则碳”、“宜油则油”,培育若干具有特色的稀缺精细煤焦油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以化产水平的进步推动焦化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抱团发展,焦化企业联合重组后,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焦化副产品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处置水平,围绕焦炉煤气综合高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和粗苯精制三条产业链,实现副产品向高端材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碳基材料、新能源等方向突破。

通过实施焦化行业联合重组,能够优化延伸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产品多元化、分质化发展,提升产品价值,有利于焦化企业配套合作,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化产加工格局,充分发挥焦化集群效应。

5.2.2.1焦炉煤气综合高效利用

乌海及周边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煤焦化生产加工基地,焦炉煤气总量巨大,但因现有企业焦炉煤气制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主要产品为能源产品LNG和化工产品甲醇,其余部分送至周边企业作燃料使用。焦化产业联合重组后,焦炉煤气资源也将深度整合,主要发展方向为:

(1)化工领域

在甲醇、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氯碱工业氯气等原料,重点向精细化工中间体、新型工程塑料、改性树脂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延伸。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焦炉煤气和电石炉气资源的深度耦合。

(2)能源领域

氢气作为能源利用正在逐步获得认可,因此,除焦炉气制LNG之外,可充分利用焦化产业提供的充足廉价氢气的优势,同时结合自治区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资源,推动煤基化工副产氢与氢能产业融合发展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工作。

我国焦炉气变压吸附(PSA)提氢技术已日趋成熟,装置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技术上有四川天一、上海华西、四川同盛等,其中四川天一已经为青海盐湖镁业设计了单系列规模7万Nm3/h装置,从焦炉气净化到PSA分离提纯氢气拥有完整的专利技术,PSA焦炉气制氢技术今后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氢气资源量有保障的情况下,结合氢能应用发展较快领域,可逐步开展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提升氢能源产业综合竞争力。以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中心、HCNG重卡、液氢产业等为发展重点,开展化工氢的纯化与检测、氢能储运、氢能基础设施(加氢站)等方面的示范运营,探索氢能经济的发展路径,形成氢能产业集群,促进焦化产业与氢能产业的协调发展。

5.2.2.2焦油深度加工

焦油经深加工产品是染料、橡胶、塑料、农药、医药等行业的基础原料,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集中区域内各焦化企业不同馏分组分资源,提升煤焦油深加工深度,提高下游产品档次,并根据区域内下游产业特点,实现“大宗产品集中加工,精细化工产品专业生产”。

主要发展方向为:(1)将初加工获得的酚油、洗油、萘油和蒽油经过精制分离,作为原料进一步合成高附加值的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2)生产新型碳材料,如针状焦、浸渍沥青等,进一步生产超高功率电极、特种炭素材料、煤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高性能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等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

(1)萘下游产品

生产工业萘、精萘。延伸发展萘法苯酐,并进一步加氢精制,发展环保增塑剂,1,2-环己烷二甲酸二异壬酯(DINCH),1,2-环己烷二甲酸二辛酯(DOCH)、1,2-环己烷二甲酸二丁酯(DBCH)等非邻苯二甲酸酯类环保增塑剂。加氢制备四氢萘和十氢萘,发展燃料电池储氢材料。

(2)酚类产品

生产间对甲酚、邻甲酚、二甲酚等产品,进一步延伸发展酚醛树脂、香料、增塑剂、消毒剂等产品。

(3)洗油加工产品

洗油分离得到的主要产品包括喹啉、异喹啉、甲基喹啉(2-甲基喹啉、4-甲基喹啉)、甲基萘(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吲哚、联苯、苊、芴、氧芴等,多数产品不能经济地由化学合成方法制取。

重点发展喹啉类及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烟酸系、8-羟基喹啉系和奎宁系类药品。

关注2,6-二甲基萘及其氧化产物2,6-萘二甲酸(NDA)生产技术,作为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关键单体。

联苯加氢生产环己基苯,可广泛应用于液晶电子、有机合成、高沸点溶剂以及锂电池等领域。在锂电池领域,环己基苯主要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防过充添加剂,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

(4)蒽油加工产品

粗蒽加工分离,生产精蒽、精菲和咔唑等产品。落实焦炉气制氢等氢源,建设蒽油加氢项目,生产轻质燃料油或特种油品。

(5)沥青深加工产品

加强煤焦油沥青的利用,扩大生产浸渍剂沥青、包覆沥青、改质沥青等沥青品种。

——浸渍剂沥青:延伸发展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端电碳制品、特种石墨、炭复合材料以及高纯天然石墨包覆沥青、生产针状焦和高软化点沥青等产品。

——煤系高软化点沥青:延伸发展通用级沥青碳纤维、耐火材料粘结剂、高性能碳材料(高密度高强度石墨、优质预焙阳极、耐磨碳材料)粘结剂、高吸附性能球状活性炭、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等。

——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适用于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压实、低膨胀、使用寿命长,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系能源交通工具及储能等领域。

——通用级炭纤维:发展导电模件、体育用品(网拍、鱼杆、高尔夫球拍、豪华游艇等)、活性碳纤维、防化服、隔热材料、消防用品(碳纤维毡)等材料。

充分利用中间相沥青优异性能,以煤焦油沥青(或萘、苊烯等纯芳烃类产品)为原料,研究制备高质量中间相沥青的工业化条件,延伸发展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高性能泡沫炭、电极材料、炭/炭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碳素材料,拓展国防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医学、环保和电子等多领域的应用。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高传导性和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经过熔融纺丝工序后形成纤维,由于经过喷丝板过程中间相分子发生了择优取向,使得分子取向排列方向平行于纤维轴。再经进一步的氧化、炭化或石墨化处理,制备高模量(>900GPa)、高强度(>4GPa)、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的纤维状炭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的热管理系统中得到应用。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新型多孔材料,由中间相沥青经过发泡工艺制备。由于具有低密度、开放的孔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调节的导电导热性能,可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喷嘴和火箭抗冲击与减噪发射平台、引擎部件、飞机和轮船等的耐火门窗、高性能热传导散热系统以及储能的电极和催化剂载体。

——中间相沥青基电极材料:易石墨化炭材料,高温处理后,有利于向晶体石墨结构转化,形成规整的三维堆叠结构。由于嵌入锂离子能量较低,有利于深度嵌锂,提高可逆容量等优点,可延伸制备电极材料。

——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循环浸渍和炭化来合成,具有如低体积密度、高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特性。

——中间相沥青其它下游产品:发展高端针状焦、黏结剂、中间相炭微球等其他高级炭素材料。

(6)炭黑产品

整合区域内杂酚油、脱晶蒽油、软质煤沥青等低附加值焦油初加工产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塑料色母粒、油墨、导电、涂料等应用领域特种炭黑产品。

5.2.2.3粗苯精制

粗苯是焦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之一,也是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其下游用途广泛,可延伸生产苯乙烯、己内酰胺、苯胺、己二酸等多种产品。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焦化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以及回收装置的大型化,粗苯的产量将有所增加,但因苯传统下游基础化工产品市场基本饱和,因此,苯系下游产品链延伸应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新型化工材料等方向发展。通过粗苯精制分离纯苯、甲苯、混二甲苯等产品,与氯碱化工生产的氯气资源深度耦合,发展“苯—己内酰胺—尼龙6”、“苯—对二氯苯—聚苯硫醚(PPS)”、“甲苯—硝基甲苯”、“邻二甲苯—氯代苯酐—聚酰亚胺”等产业链,重点向医药及农药中间体、生物可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改性薄膜及纤维材料等方向延伸。

5.3氯碱

作为传统行业和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内蒙古自治区氯碱及配套电石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要求是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在现有产能规模惯性低速增加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来发展,对原料供应、技术进步、产品应用、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全面优化,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和增长质量,围绕碱氯平衡、减汞、核心材料保障、工业废盐和电石渣等废弃物高效合理利用等关键问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原料结构(提高非电石法PVC比例,废盐资源化制碱)、技术结构(提高各项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比例和高技术含量氯产品的产出比例)、产品结构(提高PVC专用树脂等高端氯产品的比重)等方面全面优化,加速转变“PVC+烧碱”传统发展方式,逐步解决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保等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脱硝技术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