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评制度”相关结果321
      刨根问底!环保部官网20问答告诉你排污许可证的“秘密”所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03-30

      排污许可制如何与环评制度衔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都是我国污...一起来看:目前排污许可制度的法律依据有哪些?《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来源:环保新青年2017-03-13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将环评作为法律制度正式建立起来。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江苏常州市砖瓦行业环保专项行动方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03-08

      (一)环评制度执行。检查企业建设项目执行环评、环保三同时制度有关情况,特别是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制度执行情况。(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杂志2017-01-24

      该方案明确了环评改革的路径,既是环评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路线图,也是一份操作性很强的施工图。...2017年,改革依然是环评行业的关键词,希望改革能够激发环评制度的活力,希望每一个环评人为保护环境能够做出更多贡献。

      来源:环保部官网2017-01-09

      部党组对环评改革工作高度重视,陈吉宁部长多次强调,环评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快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围绕划框子、定规则、查落实三个环节,让环评回归本意,真正发挥在源头预防上的关键作用。

      来源:法治周末2017-01-03

      根据该文件,备受关注的环评公众参与明年将正式退出环评报告,由企业自行开展,并单独报送。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此次改革的重点。然而,改革后的环评值得信任和期待吗?公众参与的恶?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杂志2016-12-16

      黄润秋指出,必须着眼于时代的大背景,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准确把握新时期环评工作的坐标定位,下决心转变工作方式,用改革激发环评制度的活力,用改革永葆环评制度的青春,用改革倍增环评制度的效力,用改革回应社会的关切

      来源:环评爱好者网2016-12-14

      环评是阻挡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关键的一道法定程序,然而环评中的公众参与,走过场、假问卷、被参与等问题不绝于报端。...今日(12月14日)全国环评大会召开。然而,就在全国环评大会胜利召开的前夜(12月13日),曾经环评的骄(lei)傲(zhui)环评公众参与消失在了环评人民的记忆里。据说,将从环评报告中拿掉?

      来源:中国企业报2016-12-13

      据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的改革重点是要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核心制度,衔接环评制度,融合总量控制等制度。...为了使企业如实全面的报告,美国建立了一套针对企业排放信息的报告、检查和追责体系,供企业在对自身环评的过程中参考,从而保证了企业实际排放和环境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守法证明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环保监管机构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决策的排放源数据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2016-12-12

      环评在污染预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好地起到了环境污染防火墙的作用,在制度改革过程中不能自废武功,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削弱环评制度;二是以排污许可制度代替环评制度,而应该通过排污许可证强化环评的作用和功效

      来源:环境法律观察2016-12-02

      没有环评制度体现预防为主的环保大策略,没有环评制度进行流域、区域环境质量达标的输入响应分析结论,就没有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流域、区域发放的总体方案。...环评制度的改革业内业外都有人误认为是削弱环评,强化许可证,其实不然。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2016-11-26

      因此,改革非但不会削弱环评效果,恰恰相反,可以进一步提高环评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环评制度更加规范。...登记表从审批改为备案,会不会削弱环评制度的整体效果?答:在备案制改革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将同步采取相关衔接配套措施。

      来源:新华网2016-11-22

      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衔接环评制度,整合总量控制制度,为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排污权交易等工作提供统一的污染排放数据,减少重复申报,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

      来源:环保人2016-11-21

      二是环评制度的前车之鉴。...去年起,有环境污染防火墙的环评制度已经开始改革,十分强势的环评制度逐渐被简化淡化,但多年来形成的环评领域是一个成熟的系统,集结了大量的环保高端人才,形成了各种规范办事程序和科学研究制度,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2016-11-02

      ),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以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三挂钩机制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1-01

      )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三挂钩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

      来源:环评爱好者网微信2016-09-30

      1、近期应减化一般项目环评审批,加强环评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与整合。...政府应负责组织开展重大战略决策和规划环评,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前瞻性。3、应借鉴美国排污许可证经验,在项目建设期间实施项目建设排污许可证,将现行环评制度与之整合。

      来源:中新网2016-09-29

      该《环保条例》将近年来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用法规加以固化;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重点抓住前端的环评制度和后端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也是修订后的《环保条例》的主要内容。

      来源:《中国煤化工》杂志2016-09-28

      为了通过审批,一些环评机构开始造假,导致环评机构和环评人员信用丧失,环评体系遭受系统性损害,甚至影响了环评制度的信用。当然,环评前置的取消,也引发了一些担心与质疑。

      来源:化工707微信2016-09-26

      挂靠的危害性不少受访专家认为,环评挂靠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挂靠行为,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编制和审批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严重扰乱了为环境把关的环评制度,丧失了环评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使通过环评的项目也存有极大的环境隐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