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高耗能产业”相关结果171
      碳中和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下半年钢市展望

      来源:上海有色网2021-09-15

      但考虑到我国高碳能源消费结构、年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高耗能产业去产能任务艰巨等现实,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和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并存,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021年1-9月产业链价格回顾过去9个月,螺纹价格在4000~6000元/吨左右的区间运行,热卷运行于4000~7000元/吨区间,而铁矿石则在1000~2000元/吨左右的范围震荡。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2021-08-30

      “就是要淘汰出清一批不符合产业要求的‘两高’项目,鼓励转型一批高效益、高耗能产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鼓励引进一批能耗强度低于‘十四五’规划控制目标的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王汉武说。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2021-08-23

      通过绿色金融相关政府贴息、优惠利率、上市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可以引导和激励更多低成本社会资金资本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低碳节能项目、双碳技术创新等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领域倾斜,提升绿色项目、绿色技术的融资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国资研2021-08-18

      从能源活动领域看,能源生产与转换、工业、交通运输、建筑领域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比重分别为47%、36%、9%、8%,工业领域中钢铁、建材和化工三大高耗能产业占比分别达到17%、8%、6%。

      来源:华工量化投资2021-08-09

      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其他未征收碳税、能源税或者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生产的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它本质上是一种边境调节税。

      来源:董战峰2021-08-04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应加快高耗能产业重组整合步伐,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产业层次整体偏低、结构偏重、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然突出。其中,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一直为30%左右,亟须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梅德文:中国碳市场挑战巨大 但无需悲观估计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2021-08-03

      就是简单说我们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注定了中国的碳中和是非常艰难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做碳市场肯定非常难。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1-07-26

      资源利用、产品供给等方面,推动工业及其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不少高耗能产业纷纷开始探索绿色转型之路,相关企业也密切关注有关的政策要求和实施步骤。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07-01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期限仅为30年,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将同时存在

      来源:中外对话2021-06-30

      依赖高耗能产业,经济亟待转型内蒙古作为能源大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没能完成能源“双控”目标。

      “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系列专题二:财政视角下的碳中和

      来源:钟正生经济分析2021-06-04

      4、更加关注高耗能产业、地区的转型风险和社会公平问题。...包括加强相关支出的预算整合,加强中期预算规划同碳中和战略的对接;从新能源核心技术补贴、绿色基建、公共研发投入、绿色公共采购方面提供一揽子财政支出方案;考虑引入碳排放拍卖收入、引入社会资本为财政支出提供保障;更加关注高耗能产业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6-04

      对于有色金属等行业来说,在碳中和背景下,碳交易市场和碳税的出现,导致高耗能产业为实现减排目标,将需要通过购买碳排放指标的形式来实现减排目标,或者为其超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缴纳碳税。...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上行,并将重塑各产业成本曲线,该行为尤其对石化、金属矿山、重金属冶炼与延压加工企业的影响最为深重。成本上行则会支撑商品价格。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04

      “只减少高耗能产业是不够的,在调整高耗能产业占比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

      来源:中国工业报2021-05-20

      中国应借此机会逐步调整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在杜祥琬看来,要防止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冲高峰”,关键是要防止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冲动。碳达峰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指向高质量发展,是产业调整的机遇。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4-16

      这份报告指出,源头减量方面,主要的减碳对象涉及电石、烧碱、硅铁、黄磷等高耗能行业,多地已经出台了限制高耗能产业上马或倒逼其转型的相关政策,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政策也已处于讨论中。

      碳中和系列报告:碳中和背景下的路径指引及行业展望

      来源:长城证券2021-04-08

      生产层面:“碳中和”将不断压缩高耗能产业供给,产业链中的中...1)硅:工业硅属高耗能行业,且目前多以火电为主要能源,未来供给侧限制强度或进一步加大;下游需求随着光伏产业爆发逐渐增长。2)镍钴锂: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迎来高速成长期,上游原材料需求有望迎来爆发。

      蓝天保卫战收官 这几点你注意到了吗?

      来源:亚洲清洁空气中心2021-03-26

      京津冀地区和汾渭平原地区作为高耗能产业聚集地,排放基数大,年初工业活动减少和年中后期工业活动恢复带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对pm2.5浓度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这也说明,我国过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十四五”期间的pm2.5持续改善任务艰巨。

      来源:光明网2021-03-06

      这包含两大维度:一是传统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化工、造纸等产业的升级改造与技术提升;二是新兴产业如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产业的绿色投资与技术创新。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3-02

      要坚持“节能优先,量能而行”,各地区在谋划产业、引进项目时,要坚持将能耗双控约束挺在前面,坚决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控制存量高耗能企业新增用能,合理安排新建成高耗能项目投产时序,坚决守住能耗双控底线

      来源:新华社2021-02-06

      全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由2017年的33.5%上升至2019年的35.4%。全市铁路专用线钢铁运输量占比不足50%,未达国家要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