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强度”相关结果947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1-05-08

      引人关注的是,其中制造业企业平均碳强度下降39%,与此同时其工业增加值增长67.1%,在保持增加值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显。

      来源:成都科协2021-05-08

      成都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绿色低碳,正逐步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优势。

      来源:能源杂志2021-05-07

      根据ipcc 发布的世界各种电源平均碳排放强度的报告,气电与石油、煤电均列作高碳能源,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469、840、1001克/千瓦时,与只有4-48克/千瓦时的水电、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生物质

      来源:航天凯天环保2021-05-06

      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来源:中国冶金报2021-05-02

      于勇认为,工艺结构创新,就是通过调整电炉短流程炼钢和长流程炼钢比例,从源头降低煤炭消耗,降低行业整体碳排放强度。...于勇说,近年来,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碳排放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市场机制建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来源:湖北之声2021-04-30

      另外我们还要定期发布温室气体间监测报告,还有碳排放强度的评估报告,向省委省政府碳达峰和碳中和来提供决策支撑。”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4-29

      有序推动年碳排放50万吨(或综合能源消费50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切实降低碳排放强度。协同减污降碳,不断提质增效。...开展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夯实科研基础,强化保障支撑。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常态化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碳中和手册:概念、现状与政策

      来源:明晰FICC研究2021-04-29

      碳排放强度(简称碳强度):单位gdp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仍高于欧美)。人均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人数。碳价格:即界定碳排放的社会成本。

      “中国加速迈向碳中和”钢铁篇:钢铁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来源:麦肯锡2021-04-28

      然而,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以碳排放强度高的长流程为主,粗钢产能约占90%。在碳中和承诺以及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对标业内最佳能效水平,预计未来30年能效提升可达10%-15%;3原辅料优化企业因碳减排而在铁矿石、焦炭、熔剂等品类上优先利用高品质原料,实现长流程钢铁生产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中国<mark>碳排放</mark>权交易体系——全球最大的<mark>碳排放</mark>交易市场终于揭幕

      来源:夏礼文律师事务所2021-04-26

      因此,分配不是基于被覆盖企业的排放上限,而是基于碳排放强度,其中,每单位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都有所限制。在初始阶段,为了鼓励市场接受和参与,中国对碳排放配额的设置相对宽松。

      全国<mark>碳排放</mark>权交易市场总体介绍及最新进展

      来源:博明信德观察2021-04-26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我国从顶层设计层面做出了多项举措,十四五规划中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等主管部门也出台相关文件

      碳中和专题研究:从欧洲工业龙头转型看中国碳市机遇

      来源:华泰证券2021-04-25

      ,主要通过产能约束实现,还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即单 位产量的碳排放量)实现。...初步地,从纳入碳市场的行业的碳排放变化趋势来看,电力与热力部门在 2004 年之后有明 显的从排放斜率放缓至排放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中多数细分行业在第一阶段碳排放量上 升(且斜率较 2002-2004

      来源:江苏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2021-04-24

      到2025年,全省绿色建筑规模总量保持全国最大,建筑碳排放强度力争全国最低;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构建完整的贯穿设计、建造、运营、拆除建筑全生命周期,涉及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设施、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2021-04-21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预计下降24%,煤电机组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规模居全国前列。节能减排的理念也正影响百姓生活。镇江扬中是一个四面环江的小岛。如今,“绿色能源岛”正成为扬中一张亮眼的低碳发展名片。

      来源:新华社2021-04-20

      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来源:东兴证券2021-04-19

      通过11 个已备案的代表性项目,我们测算得出垃圾焚烧项目度电碳减排约为821 克/千瓦时,而当前火电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841 克/千瓦时,可见垃圾焚烧发电减排明显。...而随着全国碳排放管控体系的建设正快速推进,预计《暂行办法》的修订也将提速,相关条款修订完成后,ccer 市场也将重新开放备案申请。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4-16

      政策拉动环保市场和技术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生态环境部将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稳步推行碳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从政策方面助力碳达峰进程。

      来源:华夏能源网2021-04-16

      针对这点,我将2030年前碳达峰和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做对比,意思非常清楚,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而走向碳中和的基础步骤。...左边是排放,右边是吸收,碳中和是两边要相等,这才是中和。有一种理解,我们要用碳汇、碳吸收让它等于碳排放,这个理解有点简单。

      来源:i自然全媒体2021-04-16

      工矿、交通用地在各类建设用地类型中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位于前列,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中的主要类型。...以低碳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手段,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和布局优化,能够全面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碳汇水平和固碳效率。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04-15

      近年来,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上付出巨大努力,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但因体量大和工艺流程的特殊性,碳排放总量控制压力仍十分巨大。...各有关单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持续深入推进全流程的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