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核查”相关结果827

      来源:21世纪网2014-12-23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应根据国家标准或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编制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机构应按照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核查指南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

      来源:西安日报2014-12-19

      此次确定参加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将被录入省碳排放交易数据库,十三五国家推行企业碳权交易工作时不再重新核查、上报;省上主管部门核发企业碳排放配额时将予以适当优惠。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2-16

      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节能医生、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

      来源:中国工业报2014-12-09

      例如上海市委托节能监察中心建立了碳排放执法体系。...检查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开展淘汰落后机电设备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信息核查工作。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2014-12-09

      国际背景下我国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核查及低碳产品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在碳一期项目研究基础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背景下我国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核查及低碳产品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今年

      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2014-11-18

      2012年,上海通用汽车绿色供应链管理项目帮助供应链整体节电864万度、节水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2.7吨,并节约费用958.4万元。绿色供应链的核心是环境污染最小化以及资源...绿色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标准制定、第三方核查、环境管理规划、服务体系建设等等,仅仅通过供应链自身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4-11-17

      业内专家表示,在开展碳减排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碳排放核算,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查,这都离不开碳排放认证技术。...不久前,我国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及低碳产品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在京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碳排放认证工作箭已上弦。那么,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面临哪些问题?碳交易体系的建立将带来哪些改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1-17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规划,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完善节能服务公司扶持政策准入条件,实行节能服务产业负面清单管理,积极培育节能医生、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

      来源:深圳商报2014-11-11

      三年多的筹备中,深圳创下数项第一:中国第一部规范碳交易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中国第一个组织层面温室气体量化、报告和核查规范和指南;中国第一个主要采用基准法进行分配的碳交易体系;

      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2014-10-21

      碳排放管理体系中,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核查和报告,内审,碳排放控制,遵约情况和绩效水平等都涵盖在评价的7大项之内。...这些单位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市二氧化碳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总量的86%,是北京市碳排放管理的重点对象,也是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4-10-13

      试点工作共同的特点是明确交易范围,设定控制碳排放的目标,建立碳排放核查体系,搭建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并开展相关能力建设。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0-10

      积极培育节能医生、节能量审核、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鼓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以上,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削减11.9%、12.9%、14.8%、17.5%(力争20.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4-10-08

      项目研究将围绕我国碳排放领域的规划目标及低碳发展政策的迫切需求,攻克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和水运5个重点行业国际行业减排mrv制度及方法学的分析和评价技术、企业碳排放核查方法学及核查技术、基于企业核查的行业抽样及统计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

      来源:北京日报2014-09-26

      北京市率先实行了第三方核查机构和核查员的双备案制度;率先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碳排放的评价工作;率先出台了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率先出台了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率先探索开展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第

      来源:北京日报2014-09-25

      根据排放单位上报的2009年-2012年碳排放报告,经第三方核查后,415家企业(单位)纳入201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需履行强制减排责任,重点排放单位主动履约率达到97.1%。

      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2014-09-17

      、环境评价、节能评价之外,增加对碳排放的评价;率先出台碳排放抵消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节能项目产生的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增加了交易的品种;对碳排放报告实行第三方核查、专家评审、核查机构第四方交叉抽查

      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2014-09-17

      节能项目获双重激励《管理办法》规定,节能项目的节能量可根据对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转换系数,转化为碳减排量,用于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在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北京首发《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允许控排单位使用经审定的碳减排量履行年度控制责任。9月2日颁布的《管理办法》由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发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9-17

      国发〔2013〕30号)精神,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完善节能服务公司享受扶持政策的准入条件,实行节能服务产业负面清单管理,积极培育节能医生、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

      来源:楚天金报2014-09-10

      业内人士介绍,正在制定中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将明确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排放企业、核查机构、交易机构等参与方的职责,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内有望出台。各个方面都很重视,关键还是激活市场主体。

      来源:易碳家期刊2014-08-20

      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排斥情绪,不仅体现在参与碳市场交易不够活跃,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对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配合不够积极。四是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基础差。...大部分试点通过对历史排放数据进行摸底来获取部分数据,但这些回溯的数据相对质量较差,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的碳排放权试点政策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碳排放总量设置过高、碳排放基准值设计不合理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