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结果485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9-03

      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等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网上公告、媒体专栏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开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8-18

      加大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力度,深化“9+1”生态环境审判体制改革,形成规范高效的“专业化司法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开发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江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环境公益宣传,提升生态文化传播力。

      九年终结案!第一起由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mark>环境</mark>民事<mark>公益诉讼</mark>案——曲靖铬渣污染案结案

      来源:中国环境2020-08-11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正案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主要包括公民个人、社会组织等。2015年,《环境保护法》也将公益诉讼条款正式写入法条。

      来源:中国环境2020-07-24

      虽然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走过很多年头,但现有的针对生态或环境本身损害救济的法律规范还是多为程序性规范,已有的司法实践仍多以“准用”环境侵权责任实体规则来避免裁判困境。

      来源: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2020-07-10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标准梳理三、环境公益诉讼案例自新环保法2015年实施以来,社会组织在与垃圾焚烧厂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多有实践。...2015年6月12日,湘潭环保协会诉株洲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该案也是湖南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20-06-23

      、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规范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和现场执法检查、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后部门协作等内容,与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基本制度和政策进行了较好的衔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06-19

      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只有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才能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在此前提下,可以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分置问题。二是坚持共建。

      来源:涪陵人民政府2020-06-08

      昔日“污染山”变绿地据介绍,市三中法院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源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诉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公益诉讼案。...适用范围包括对该院及辖区基层法院办理的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的刑事案件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均纳入生态环境修复执行督促机制。

      来源:检查日报2020-05-22

      “因此,可以通过制定珠江保护法,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填补这方面的法律空白。”朱列玉表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应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江保护法”,并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来源:河北新闻网2020-05-20

      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议定的索赔资金、赔偿义务人自愿支付的赔偿金、环境公益诉讼经生效裁判确定的赔偿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案件中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调解确定的赔偿资金。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0-05-14

      对破坏、污染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的行为,检察机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此,省生态环境厅在调查研究、专题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陕西省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于今年5月报送省司法厅审查。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2020-05-09

      受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2309件,审结1895件,同比分别上升32.9%、51.4%,其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12件,审结24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642件,审结1370件;行政公益诉讼355

      来源:法制日报2020-04-05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昆明中院)作出一纸判决,令一场持续近三年的环境公益诉讼有了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提出诉讼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胜诉。...为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栖息地免遭正在建设的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的破坏,2017年7月12日,自然之友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全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来源:阳光时代法律观察2020-04-03

      利用公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环保组织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保障公众充分参与环境治理。...3.社会公众治理方面,《意见》指出要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加强舆论监督,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为进曝光;“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

      来源:长城网2020-03-31

      条例第62条规定,鼓励、支持法律规定的主体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条例第79条明确了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负担有关治理费用。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0-03-30

      此外,条例还鼓励、支持法律规定的主体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延伸阅读:《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审议通过 7月1日起施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03-17

      环境治理的社会手段包括一系列环境社会政策、机制、平台,如社区圆桌对话机制、网上信息沟通平台、环境公益诉讼等,通过加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促进、合作,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

      来源:新华社2020-03-03

      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十三)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

      来源:闽南网2020-01-06

      设计适当的司法程序和渠道,允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使合法环境权益的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通过司法途径,既可以弥补环保部门执法手段的不足,又有利于强化水环境治理的法治氛围。

      来源:中新网2019-12-23

      坚持末端惩治,就是要严格执行“四个制度”,即生态环境检测和评价制度、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