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循环”相关结果204

      来源:长三角生态环境律师团队2021-08-30

      这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人类发展史上首次具有了一个用以限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干扰国际法律框架。

      服务碳中和目标:海洋碳汇发展机制与交易模式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08-16

      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具有碳循环周期长、固碳效果持久等特点。例如,海洋浮游植物占地球光合净初级生产力的 45% 以上。然而,海洋碳汇计量相比于陆地生态碳汇计量难度更大。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来源:土行者2021-08-12

      它们共同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涨知识了!为什么说生物质能是“零碳”能源?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8-10

      图2所示为自然界以绿色植物为纽带的碳循环,从中可以看出,自然界的碳经过光合作用进入到生物界,生物界的碳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即燃烧、降解和呼吸又回到自然界,从而构成碳元素循环链。...但碳元素在这个循环链中是否能够保持总量平衡,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本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活动。

      来源:衢州市生态环境局2021-08-06

      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升级工程。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1.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

      来源:期货日报2021-08-03

      碳循环主要包括人工碳转化和森林碳汇。人工碳转化指利用化学或生物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比如使用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碳中和可以用等式“碳排放量=碳吸收量”来概括,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也主要分为减少碳排放量和提高碳吸收量两大类,大致分为4种路径: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参与着全球碳循环过程。...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大气co2的浓度高低,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大影响。

      来源:交汇点2021-07-28

      “搭建人工碳循环,这实际上正是ccus技术所做的事。”...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瑜介绍,实际上,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的大量碳一部分最终会进入海洋,因此将捕集后的碳深埋海底其实也是人类效仿自然碳循环中的一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28

      二氧化碳循环再利用之路走得通吗?这些技术又能给碳减排带来多少贡献?“相比捕集、封存,我们更应重视利用环节”目前,我国年排放二氧化碳百亿吨级,其中80%以上来自能源生产消费。

      2021年中国碳中和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艾瑞咨询2021-07-23

      然而当下所有有关碳中和的行动,都尚不能真正使碳循环恢复健康状态。所以,作为一种理念与行动兼具的碳中和,必然将矛盾的焦点转移向能源最终消耗载体,也就是城市,以及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业生产环节。...最终,当时具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社会组织形式的复活节岛,只剩下孤独的石像能证明曾经的灿烂……复活节岛的教训是工业时代人类以消耗能源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的一个古老缩影,这个缩影以碳循环的形式,变成了盘旋于人类文明头上的一朵阴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7-20

      日前,江西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详情如下: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来源:科学大院2021-07-19

      这个数据可能不是特别准,但一百年以来碳循环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规律。碳固定过程非常多,我在这里举一个不被大家特别关注的例子——土壤。

      碳中和是什么?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来源:新金融评论2021-07-15

      18世纪中期以前,地球上的碳循环可能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植物等吸收的co2量与全球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基本相当。18世纪中期以来,我们开始燃烧化石燃料。

      来源:中国煤炭报2021-07-14

      应积极探索煤炭转化与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耦合利用,建立低碳循环、清洁

      碳中和债——可再生能源发电应收补贴款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法律问题之探讨

      来源:中伦视界2021-07-13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于2021年3月18日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项下,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助力实现“30·60”目标,通过专项产品持续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循环领域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07-09

      《规划》提出了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领域不少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关系密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行动起来,在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的创新中开拓新天地。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7-06

      这标志着我国ccus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有效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ccus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

      来源:新华社2021-06-28

      重庆农商行绿色金融部门相关业务人士介绍,该行通过严格信贷投向标准、优先支持节能环保和低碳循环等绿色产业两个方面进行应对。...低碳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实现“碳中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银行业支持节能环保、低碳循环等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会加大。但不可否认,银行机构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6-22

      随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将会逐步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新时代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新业态,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

      研究综述 | 污水COD中化石碳排成分不容小觑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1-06-11

      这部分有机物产生的co2因为存在碳循环而会再次进入植物,开始新的往复,因此,不会导致大气中co2总量净增长,显然可以不纳入碳排放总量清单。...这势必对大气圈原有碳循环造成冲击,导致温室气体浓度(co2、ch4)剧增,成为当今世界气候变暖的元凶。因此,这部分污水中由化石碳产生的co2量应该补充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