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互联网+开启环境大数据时代(附图)

2015-04-07 08:54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关键词:环境大数据环境质量环保NGO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污染源排放。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核心原因,具体体现为废水、废气、固废、放射源等形式,主要包括污染源基本情况、污染源监测、设施运行、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监察执法、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等环境监管信息。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07年我国境内污染源总数量近600万个,其中包括工业源(157.6万个)、农业源(289.9万个)、生活源(144.6万个)以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790个),而这些排污数据及信息将是政府监管以及民众监督的重要前提与基础。2013年7月,环保部出台《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目前处于各地逐步落实过程中。以北京市为例,已按季度发布国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而27家重点排污单位和上市企业于2015年起初步实现自行监测信息对外发布,但目前仍无法实现实时信息公开。

个人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其与社会以及自然界的互动,同样可能产生大量与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从衣食住行来看,包括身边的空气质量(室内/小区)、用水量/水质、用电量、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生活/厨余垃圾)、有价值的废旧物品(纸张/衣物/塑料/包装/玻璃/电子电器产品/家具/汽车)等。这些数据尽管拥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其分布却呈现天然的分散状态,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应用正在使得上述信息的收集利用变得可能且可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大数据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环保NG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