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评论正文

毒地修复要做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当从源头关注二次污染

2016-06-12 08:19来源:土壤观察作者:翟静宜 朱毅关键词:土十条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谁受益、谁治理:城市毒地开发商接手。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6月2日消息,专家指出,治理毒地,除了国家拨款的专项资金,地产开发商是另一个主要资金来源:毒地折价卖给开发商后,开发商承担一部分污染土地修复的成本。

中国证券网2015年12月1日报道,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指出,目前36.3%的工厂搬迁后的场地都是污染的,又因为它们大多在市中心,极有可能变成住宅供给于居住。

媒体报道,原广州氮肥厂,北京的化工三厂、红狮涂料厂等腾出的地块皆被开发成经济适用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骆永明通过研究也发现,大量的棕色地块(毒地)用于了房地产开发。

谁买房、谁承担:开发商不是做公益。2006年3月,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竞得“赫山001号”地块,建设商品房。次年发生工人中毒事件,才知道这一地块原属武汉市农药厂。

随后开发商要求退地,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因事先未告知毒地的背景而赔偿1.2亿元。

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一文指出,“开发污染土地必须达到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污染治理标准,这样不仅成本高、耗时长,而且还要承担开发后污染物滞存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开发商一方面想通过污染土地的开发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又担心污染土地带来的风险。”

苏州人熟知的苏州化工厂原址(亦称苏州溶剂厂原址)地块,占地600余亩,位于城南黄金地段,2007年至今闲置了9年。2010年有专家估算该地块修复需耗资10个亿。也有专家就该地块开发为商住用地算过一笔账:根据同年苏州市类似地段的地价,苏化地块地皮价可卖出40亿-50亿元。然而,即便有这样的预期,由于各路方案所需资金量太大难以确定,反复评估权衡,苏化地块直至今年4月一期工程才开标。

综上所述,资金短缺最终导致了城市毒地依托房地产修复开发的商业模式。毒地规划为住宅、商业综合体,开发商才敢接盘,最终通过把房子卖出去,将巨额修复成本消化掉。

如果开发成住宅,加上幼儿园、学校配套,买房的人实际是对毒地进行金钱和健康风险的双重埋单。因此,当毒地规划为住宅和商业用地,未来买房的人就成为毒地风险的承受者。

三、技术选型的盘算:人居环境风险第二源头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869亿元。

然而相对于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等相对成熟的产业,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还在摸索中。在现有的时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压力条件下,开发住宅存在除毒不尽的风险。

风险之一:工期“克扣斤两”。

土壤污染物释放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上百年,即使采取综合修复,也需花费大量时间。专业人士介绍,修复企业需要先要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评价,土壤采样、实验室化验、分析诊断。

新浪《新闻极客》4月20日报道,每处理200立方米污染土壤,都要采集样本送到第三方机构检验,这些都需要时间。随后的修复更加急不得,不仅要处理土,还要同步处理其间产生的废气、废水。

然而中国环境修复网报道称,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9月,土壤修复项目工期多于500天的仅占12.6%,200天以下的项目占比达到66.7%,普遍呈现“短工期”的特点。

延伸阅读:

2016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原标题:毒地修复要做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当从源头关注二次污染|观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