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技术探究】关于大气监测的布点问题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2016-12-07 11:41来源:第一环保网关键词:大气监测监测数据大气监测布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采样点的数目。采样点的数目取决于监测范围的大小和污染物变化的程度。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监测点数见表1。


在美国,除按美国EPA经验公式计算城市平均测点数外,还通过估计现有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范围和了解污染源强度、气象资料,选择适当的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填监测网的设计,然后再用实测数据验证完善模式。

在苏联,Zaitsev和Yankovskii于1977年提出一个具有50~100万人口的城市,设5~10个监测点,一个点的分布面积相当于10~20km2。在人口较多、地形复杂的或污染源数量很多的一些城市,建议每5~10km2设一个监测点。

在日本,大多采用统计学置信水平来确定需设置监测点的点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n=(CV)2˙t2/Pt

式中:n一需设置的监测点数;

t一根据确定的置信水平,监测点为n一1查t表所得的t值,

CV一浓度地域差,

P一总体均值与n个测点均值之间的误差%。

我国北京市空气质量系统布点利用已有的监测点密度为2~8km2的硫酸盐化速率数据所求得的浓度地域差为基础,应用上述日本提出的方法,控制均值误差在20~25%,计算出监测面积约20km2范围内,求出监侧点数n在7~9之间。

国内,一般沿用功能区布点、人为定点的方法进行。庄世坚1988年,从理论上(即通过随机布点法、按功能区随机布点法、按几何图形平均布点法以及分功能区策略布点法等的数字模式及其方差比较)证明了,在相同采样精确度下,分功能区策略布点法是最好的布点法,它所布设的采样点最少。因为这种布点法的建立思想是认为抽样研究的有效率取决于抽样总体的方差,即方差较大的总体应布设较多的采样点,方差较小的总体可以布设较少的采样点。在总监测采样点数目一定的条件下,适当选择各功能区的布点数,使样本的平均数的方差为最小。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1985~1986年进行了“全国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提出了用超标率估计与控制浓度均值确定国控点(站)数目的方法,并通过系统工程中的整数规划方法,给出了国控站的最佳站位,又采用方差估计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EPA的方法,确定了国控站内测点数目以及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站主要按人口密度设监测点数的技术要求。笔者认为,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采用网格法测定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数据求得浓度地域差为基础,应用统计学置信水平来确定监测点数目,同时,结合该地域的污染源排放与分布,又与功能区策略布点法进行综合权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延伸阅读:

探秘成都大气超级站 给空气“体检” 还可开“药方”

大数据开启全国环保工作新模式

原标题:【环保技术】大气监测的布点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监测查看更多>监测数据查看更多>大气监测布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