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专访赵华林:流量管控 环境管理的新视角

2015-07-06 09:1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薇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赵华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比如,APEC期间,北京的PM2.5要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平常你可以开车出来,这个时候就要分单双号出行,什么道理呢?因为流量没有了,要达到这个大气环境质量,就要根据这个流量分配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总量。将来的环境管理必须根据流量来管控污染物的排放。

流量管控不仅关注每一时点的污染排放速率,还要将这一思路细分到空间上的每一个地理单元,实现污染控制的精细管理、精准地定位控制。以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环境容量作为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依据,既能够在条件允许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环境容量资源,又可以在不良环境条件时精准地采取措施确保环境质量。

如何有效推进流量管控?

流量管控要按照战略设计、动态预警、协同决策的步骤推进

记者: 实施流量管控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稳步推进流量管控?

赵华林:流量管控要按照战略设计、动态预警、协同决策的步骤推进。由于污染排放和系统容量是随时间变化的,需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方法以寻求二者的调适。如果污染排放总量、浓度与速率不匹配生态系统容量,就可能会发生污染危害和环境风险,这时就需要调整污染排放时空分布,甚至采取必要的延迟措施,这是战略设计。动态预警机制的设计应当既能体现快速发现问题的系统简洁易用,又要以排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体现具体协同调控事务的复杂性,并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在协同决策模式之下,污染责任主体与环保部门、机构的规则和责任,将会导致整个处理环境约束条件的运行程序的改变。要加强各决策主体之间的协调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所谓协调就是对流量管控活动中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管理。

可以分成以下3阶段稳步推进流量管控:

第一阶段,设立区域流量管控中心和管理席位,明确流量管控的权限和职责,设施配置应满足监测污染物流量实况要求,逐步向能够预测流量变化过渡。在制定流量管控方案时,主要以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动态变化为依据,以有利于环境基本安全为目标,以依靠环境污染监测经验为主的原则进行流量管控,同时注意积累流量管控经验,建立完善在一些典型环境下的流量管控模式,使流量管控方案趋向规范化、标准化。

第二阶段,随着环保部门内部流量管控经验的积累,进一步强化流量管控席位的职能,使流量管控席位能够代表地区环保部门协调本地区污染排放单位,建立区域流量管控中心、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三方都能接受的信息交换渠道,使这些企业单位的污染控制部门能够随时了解到域内流量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同时根据流量管控方案主动对有关本企业的排污运行进行适当调整,减少自身及域内其他主体的经济社会损失。

第三阶段,面对流量管控频繁、压力增大的挑战,建立区域综合性流量管控机构,进一步完善地区流量管控体系,明确地区企业、政府部门、技术机构、环境组织的流量管控联络机构,建立多方定期会晤制度,使企业与第三方机构能够共同参与流量管控方案的制定,确立协同决策机制。设施配置的要求是满足开发或者引进能够处理各类变化条件并能自动生成流量管控方案的决策软件,为流量管控提供决策支持,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流量管控方案的影响。

记者: 推进流量管控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赵华林: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划分基本环境区、明确环境质量目标,夯实流量管控基础。流量管控必须划分基本环境区,可分为两级,一级以县(市、区)的行政管理边界为基本环境区,二级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确定基本环境区,实现流量管控单元的自然环境条件均质化。上一级管理区则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考虑所在流域或空气域等自然因素,明确各基本环境区的环境质量目标, 达到最有效的流量管控。

二是确定动态环境容量、实时优化流量管控目标,建立流量管控机制。针对每个基本空间单元,根据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基于所在流域或空气域的变化规律,结合各单元污染排放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条件、环境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等因素,确定每种自然条件下各个单元每个时点的环境容量。

原标题:流量管控:环境管理的新视角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PM2.5查看更多>赵华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