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专访赵华林:流量管控 环境管理的新视角

2015-07-06 09:1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薇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赵华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随着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复合作用和传送方式越来越复杂,开展区域联防联控的需求越来越高。流量管控或将成为环境管理上的一个新视角。我们想知道,流量管控是什么?流量管控与污染排放控制有何不同?流量管控如何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动态管理和精准管理?流量管控将给环境管理提出哪些新要求?

赵华林,现任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2005年6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巡视员;2008年8月任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2010年12月任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

对话人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

为什么要实施流量管控?

流量管控让污染排放控制更科学,实现了确保环境质量为前提的精细化管理

记者: 流量管控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为什么要实施流量管控?

赵华林:流量和总量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我们认为,总量和容量决定环境的质量。与总量控制通常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管理相比,流量管控则更具时效性,具体到某个时刻或时间段。流量的中心思想就是打通环境质量和总量的关系,是他们之间的桥梁。如果用数学来阐述,流量是总量对时间变量的一阶导数,总量是流量的积分,流量又是总量的微分,就是具体地点一段时间内的容量。由于地区间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经济技术条件等差异很大,决定了特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下不同地区的容量有所不同。

流量管控按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战略型(长期)流量管控,即基于规划预测的先期流量管控。规划时间范围为几个月到几周,主要是统一安排区域内各污染排放企业的排放清单,合理分布各区域、各个时段的环境流量, 估计系统的容量,并预留一定的缓冲空间以备实际的临时以及突发情况之用,然后根据环境质量需求(比如重大事件的环境质量保障),运行适当的算法进行排放清单的制定。二是技术型(即期)流量管控,即基于动态监测的实时流量管控。时间范围为一天到两天,根据近期的气象预报、各区域受限因素等新的信息重新估计系统的可用容量,主要是通过改变域内不同空间位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排放时段、速率和总量等方法,保证环境质量。

流量管控使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总量控制不再局限于主要污染物,覆盖更多种类的污染物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质量改善。虽然我国没有正式建立流量管控的相关制度,但某些大型污染控制行动中已经体现了流量管控的理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去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项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即为流量管控的效果。根据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必须达到二级空气质量的要求,北京的流量只够一半汽车上街的,那就停一半,电厂也停一半,其他排放也要减少一半,所有这些控制措施都是根据流量做出的。

记者:流量管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有什么不同?

赵华林: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流量管控。流量管控不仅关注每一时间点的污染排放速率,还要细分到空间上的每一个地理单元,实现污染控制的精细管理、精准地定位控制。

过去,环境容量的概念指的是在保证一个环境的状况不恶化的前提下,一个年度,可以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数量。过去的容量是算数的平均值,而现在精确到微积分了,这就引入了流量的概念,流量决定此时此刻哪条河的哪一段的排放量,跟水量和水质都有关系。

流量管控以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环境容量作为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依据,既能够在条件允许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环境容量资源,又可以在不良环境条件时精准地采取措施确保环境质量。假如说北京市要达到将PM2.5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需要将污染排放限制在500万吨,这是一年的控制总量。刮风的时候,污染物就可以多排点;一旦气象条件不利于扩散,排放达标了也不行,雾霾还是要起来。所以,在气象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就要管得紧,要多减排。总之,一切以保证环境质量为核心。

原标题:流量管控:环境管理的新视角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PM2.5查看更多>赵华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