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常州外国语学校中毒事件背后 是问题重重的土壤修复工程

2016-04-21 14:53来源:果壳网作者:孙亚飞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修复项目常州外国语学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常隆地块修复——不完美的方案

2011年,常州常隆地块完成拆迁平地,同年,当地环境部门在进行调查后认定:该地块“用于商业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可接受”,由此拉开了对此地块进行土壤修复的大幕。在本次事件之前,早在2014年3月,当地政府就已开始了一轮修复,但因为刺激性异味太大,被迫暂停。随后修复工作断断续续开展,仍旧不能克服问题,浓烈的异味招致附近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抗议,而政府与校方对此却始终未能给出妥善解决方案,最终酿就此次事件。

该地块采取的主要修复方案是换土,用行话说就是“客土修复”,先把已经被污染的土壤运走,再到别处找来好土填上,我们在新闻照片中看到的挖掘机和水管,就是换土工程的一部分。这样的物理过程,至少有以下两个很难克服的问题:

1.挖掘的过程中,怎么确保污染物不会外溢?

2.运走的这些脏土,如何处理它们?

单纯从技术手段上讲,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太完美的解决方案。以本次事件为例,需要修复的地块总面积达到了26.2公顷,比一般小区的面积都要大。想想看,如果把你家小区面积那么大的“毒土”都翻出来堆在地面上,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在本次事件的现场,尽管也有一些措施去遮盖或阻挡异味,并且项目人员还声称是选择了合适的风向施工,但结果显然并不遂人意。

在常州事件中,污染后的土壤被送往水泥厂作为原料,技术上来讲,这算是比较妥当的处理方案,但距离完美还差得远。就不说这样烧制的水泥品质指标是否与正常水泥相同,简单想一下,这些污染物会不会被送到大气里了呢?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2013年10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的《水俣公约》中,就明确将“水泥生产”列在了“汞及其化合物的大气排放点源清单”中,而根据估算,2013年我国水泥行业向大气排放的汞总量在89-144吨之间。所以,可以这么说,即便把污染后的土壤烧成了灰,我们也依然不是污染的终结者,只不过是污染的搬运工。

别的方法?并不尽如人意

除了客土修复,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但也都不完美。比如覆盖式——也就是直接挖来新土盖在上面,但谁都知道,毒土还在下面,治标不治本。除了这两种物理手段之外,还有生物和化学手段:

其中化学修复,就是用一些修复剂去清除原有的污染物,可以在原位进行。在这一次的常州事件中,化学修复也作为了其中一项辅助手段,对于六米下的受污染土壤,项目方通过施加氧化剂,将土壤以及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但问题又来了,双氧水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机物会不会在双氧水的作用下生成其他有毒害物质?

至于生物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植物修复与微生物修复,听起来很美,实际却困难重重。这种手段普适性有限,植物生长需要特殊自然条件的支持,而且整个过程缓慢,以年为单位,着实让人头疼。而且,微生物对环境的挑剔程度也不低,虽然生长速度可以实现较快水平,但它们是否会产生新的污染物,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延伸阅读:

环保部:“半个人”管环境健康 常外“毒地”反思健康风险评估

原土壤修复工程师:常外“毒地”现在只是被盖了“遮羞布”

原标题:常州外国语学校中毒事件背后,是问题重重的土壤修复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修复项目查看更多>常州外国语学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