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常州外国语学校中毒事件背后 是问题重重的土壤修复工程

2016-04-21 14:53来源:果壳网作者:孙亚飞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修复项目常州外国语学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污染区域广阔已经足够让我们心惊肉跳了,然而问题还没完——污染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因为镉污染导致的。根据上述公告,中国的镉污染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7%,也就是44万平方公里,这几乎相当于整个四川省那么大。而其它各种重金属污染中,镍的超标面积为4.8%,汞为1.6%,砷为2.7%……这些数据串联在一起,也就难怪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认为土壤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了。

所以,还是要修。

一潭死水的土壤修复问题

我国的土壤修复工程从2001年就已展开,客观来说,工程师们一直都很努力,并且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性突破——但他们面对的是一只叫做“土地污染”的大怪兽,一只需要各行各业通力合作才能驯服的怪兽——但事实上,国内对土壤修复的研究多数还只是研究而已。因此整体而言,十多年过去了,土壤修复进行得并不顺利。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土壤修复项目是一项超十万亿的市场,几乎可以与高铁相媲美,但除非对地方经济明显有利,否则谁会愿意出资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常州事件,在明知道土壤修复工程有很大弊端的情况下,为什么环评会允许学校在这里选址?又是为什么会选择在学生考试的关键时期进行客土修复?在有学生反应不适后,为何没有采取措施?

我们在这里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迄今为止,有关“土壤保护”的立法还未能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通过,如今有不少人都在为此奔走:他们希望通过立法来确定污染评估的标准,确定污染责任的归属,确定污染后的处罚与治理。虽说立法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连立法都没有,技术手段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除了立法滞后的问题,媒体宣传是否精准?高校教育是否符合实际?专项资金筹措是否到位?这些问题其实都让土壤修复问题成了一潭死水。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下,土壤修复工程不但不能解决我们埋下的祸根,反而会引来更多、甚至更严重的灾难。

多年前,当我们向土地上撒下那些污染物时,大概没有想过,这一过程的“增熵”效应会让我们如今束手无策吧。

延伸阅读:

环保部:“半个人”管环境健康 常外“毒地”反思健康风险评估

原土壤修复工程师:常外“毒地”现在只是被盖了“遮羞布”

原标题:常州外国语学校中毒事件背后,是问题重重的土壤修复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修复项目查看更多>常州外国语学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