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会展正文

2016上海环博会会议纪要系列之:中德水/污泥热点问题高端论坛-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治理

2016-05-12 08:38来源:溯本追袁聊环保作者:袁理 翟堃关键词:海绵城市黑臭水体2016上海环博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会议要点:

1.海绵城市强调的是回归自然生态状况,实现雨水蒸发30%,蓄渗50%,地表径流20%;

2.排水管网建设的原则和要点:管材质量要牢靠;管道基础要托底;管道接口要严密;沟槽回填要密实;

3.进行黑臭水体处理时,应该采用生态清淤方式,并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处置途径。

一、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主讲人:张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

1.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就是回归自然生态。

表1 雨水循环系统


 

蒸发

蓄渗

地表径流

城镇化之前

40%

50%

10%

城镇化之后

30%

15%

55%

海绵城市

30%

50%

20%

2. 住建部海绵城市考核指标共有18项,涵盖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显示度六大部分。

3. 15年4月2日,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城市,包括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16年4月22日,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城市,包括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

4. 上海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具有“三高一低”的区域特点: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高;土壤入渗率低

5.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分为五个部分:区域系统指标、建筑与小区系统指标、绿地系统指标、道路与广场系统指标、水务系统指标。

表2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重要指标举例

区域系统指标

  • 总径流总量控制率:新建区域80%,改建区域75%

  • 河面率:不低10.5%(目前上海只有9%,中央城区外环之内600平方公里河面率只有2.5%)

建筑与小区系统指标

  • 集中绿地率和水体生态化:不低于10%

绿地系统指标

  • 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4%

  • 下凹式绿地率:新建区域不低于10%,改建区域不低于7%

道路与广场系统指标

  • 绿地率(道路红线内):新建道路不低于15%,主干道不低于20%

水务系统指标

  • 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不低于75%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查看更多>2016上海环博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