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摸清“家底”才能给土壤开“药方”

2016-06-08 08:38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张晴丹关键词: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重点部署未来中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从十个方面提出了“硬任务”。在十个方面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其中又分为三个部分: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专家指出,摸清土壤污染“家底”是开展后续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诊断出了是什么“病”,才能对症开出合理的“药方”。

摸清“家底”是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调查公开的结果仍然是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调查面积约为630万平方公里。此外,2012年,农业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调查面积约为16.23亿亩。

虽然我国陆续做过一些调查,总体上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和格局,了解了土壤主要污染物。“但是,土壤污染的‘家底’仍然并不清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土壤污染调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一个前提条件,十分重要。“本身的情况搞不清楚,后面又如何来保护和治理呢?”

“‘土十条’其实就是摸、防、控、治,这是有轻重缓急的。”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所有工作的核心首先就是要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也表示赞成,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土壤保护、污染预防、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的措施,做到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实现严控新增土壤污染,逐步减少存量污染的目的。

“土十条”中,开展调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此外,还要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调查。

“每10年开展一次,就会变成一个常态化的调查。”张益说。而魏后凯则强调,“多积累几次,就可以促进建立动态的数据库”。

调查难度非常大

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巨大,各种污染类型太复杂,涉及到耕地、矿区、工业场地和固废污染场地等。”张益表示,调查的难度实在太大。

土壤与水、大气不一样,“水和大气这两种介质是流动的,通常流动的情况下可以把污染物‘搅拌’得比较均匀,而土壤不流动,有可能离污水源头越近则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越高,离污水源头越远则会不断衰减。因此调查取样点的选择也非常困难。”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他看来,调查还不能只定位于前期工作,在做治理和修复的时候仍然需要继续做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拿到全国的调查结果,作为宏观管理决策是有用的,但是对于微观的修复工程来说,依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土十条”是一项综合性的措施,“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不是短时期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慢慢推进下去。”魏后凯说。

专家表示,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矛盾,要靠一代人来解决不太现实,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延伸阅读:

农田土壤污染究竟怎么治

原标题:摸清“家底”才能给土壤开“药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