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会展正文

加大抓统筹抓质量抓落实力度 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2016-06-12 08:26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环保环境质量环境 保护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创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破解区域性大气污染难题

大气环境管理司大气处处长 逯世泽

为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先后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协同治污,取得积极成效。然而,现有协作机制组织较为松散,协调力度较弱;同时,缺乏顶层设计,协作内容不深入、长效机制未建立,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着力抓好“四个一”:一是编制一部规划。组织编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设计、系统推进。统筹空气质量目标,处于同一气象流场的城市,尽快改善到大致相当的浓度水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资源在区域内更合理、高效的配置。根据各地存在的差异,明确不同的防治重点。设立大气污染治理基金,对影响较大、治理任务重的城市,进行生态补偿。二是确立一个标杆。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执行统一排放限值,实施相同排污收费政策,油品、机动车满足一致环保要求。制定煤炭减量化和清洁能源替代方案,系统推进散煤综合整治。传输通道“高架源”优先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明确季节性减排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统一重污染应急响应,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加大减排力度。三是组建一张网络。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有效解决监管能力弱、调查取证难、地方保护等难题,为全面判断大气环境形势、准确溯源、精准治霾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成立一个机构。设立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专职机构,整合地方大气环境管理职能,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加强和改进环保考核工作

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 赵浩明

“十二五”以来,环境保护部持续组织开展各项环保考核,有力推动了环保重点工作,促进了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还存在环保考核部门合力没有形成;部分考核内容指标过于原则、笼统,难以量化;考核的压力传导作用衰减;考核结果通报不及时;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三五”应围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和改进环保考核工作。

一是突出考核重点。环保考核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情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国家层面的考核,由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发挥部门合力。建立环保考核与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相衔接、相融合的机制,推动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绩效的考核机制。

三是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考核体系,层层开展考核。国家主要以抽查和核查的方式对省级考核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四是优化考核内容。考核指标的设置要因地制宜,体现分类指导、差别考核的要求。具体考核指标要可检查、可量化、可考核,提升考核的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水平。

五是提高考核效率。优化考核流程,及时、全面公布考核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方向、目标和重点,以便于地方及时解决和整改问题。

六是完善考核激励约束制度。考核结果应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挂钩,与环保资金、项目、表彰等挂钩。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等约束性措施,充分体现考核的导向作用。

构建环境治理新体系

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夏光

新的环境治理体系应当包括:

一条主线:把绿色发展作为环境治理新体系的核心理念,既不能牺牲环境保发展,也不能牺牲发展搞环保。

多重目标:改善环境质量是环境治理新体系的主要目标,同时要有制度目标和人文目标。

五位一体:一是在法律中明确写入“中央政府对全国环境质量负总责”。二是实行环境优先方针,实行从紧和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三是扩展并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将公民环境权写入宪法。四是发挥“天人合一”的优秀文化传统。五是建立严密的环境监管和经济激励政策体系。

三大政策,指有效推进环境治理的三大类政策:强势环保、智慧环保、人民环保。强势环保是指实行从严从紧的管制政策,主要通过产业限制政策、环境管制政策、司法管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来实现。智慧环保是指绿色发展的激励政策,由环境资产产权制度、鼓励性产业政策、支持性技术经济政策等来实现。人民环保是指全民行动的社会治理政策,由建设“社会责任义务体系”和建设“社会权利利益体系”来实现。

四项要务:察情,优先进行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立威,即严格执法监管。健序,即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树人,即进行环境社会建设,培育一代生态文明新人。

原标题:加大抓统筹抓质量抓落实力度 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环境 保护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