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境公益诉讼未能在全国铺开 去年仅14省份受理

2016-08-22 13:35来源:法制日报作者:郄建荣关键词:新环保法环境公益诉讼环保组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议允许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自然之友对2015年社会组织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各省立案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全国只有江苏、贵州、山东、福建、浙江、宁夏、辽宁、湖南、河南、海南、天津、北京、安徽和四川等14省(市)的法院受理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

“从统计情况来看,江苏、贵州、山东和福建在立案数量上分别是11起、8起、4起、4起;浙江、宁夏、辽宁、湖南、河南、海南、天津、北京、安徽和四川也实现零的突破,分别有一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立案受理。”葛枫说,综合分析来看,一个区域是否有专门的环境司法机构设置、当地政府及司法系统是否对环境司法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当地能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据她介绍,贵州省的8起公益诉讼案件均在贵阳清镇市人民法庭生态保护法庭立案受理;福建省共有4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立案受理。“福建省是林业大省,之前,省各级法院系统有专门的林业审判庭,现在更名为‘生态环境审判庭’,将单纯的林业林权保护拓展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葛枫说。

葛枫指出,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14个省(市)受理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她认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尚未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同时,社会组织不能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也是一个缺憾。“由于行政诉讼法缺乏公益诉讼的明确规定,2015年没有社会组织为原告的行政公益诉讼。”葛枫说,目前,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在此基础上,也应该积极探索行政公益诉讼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社会组织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之一来进行探索。

葛枫提出,社会组织举报到检察机关,要求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如检察机关无正当理由不提起的话,社会组织作为主体发起行政公益诉讼,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应当立案。

新老法律不衔接影响案件受理

据葛枫介绍,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诉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等7被告海洋污染案中,大连海事法院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裁定原告不符合起诉资格,不予受理。同样是针对溢油事件提起的诉讼,“绿发会诉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洋污染案”却被法院依据环保法受理。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二款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这条规定如何与新环保法第58条规定衔接成为亟需解决的立法问题。”葛枫表示。

钱从哪来到哪去问题仍未解决

经费不足是影响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原因之一。

据葛枫介绍,环保组织从事环境公益诉讼需要资金支持。据她介绍,环保组织在进行环境公益诉讼过程中,除了要承担鉴定评估费、律师费外,还要承担调查人员的调查费用等等。

王社坤、马荣真透露,近一半的环保社会组织年度经费预算不到50万元,大部分环保社会组织的年度预算都在100万元以下。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动辄数百万元,对大部分环保组织来说负担很重。

除了环保组织从事公益诉讼“钱从哪来”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外,葛枫认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损害赔偿费用的使用管理及监督机制尚需建立。也就是说,“钱到哪去”的问题也未解决。

从江苏泰州1.6亿元天价公益诉讼到近期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山东胜诉的大气污染案,葛枫表示,2015年结案的个案大都涉及修复及生态损害赔偿费用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她建议,应该鼓励在个案实践中探索适合我国和各地方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模式。“但无论是何种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这类资金要接受包括原告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资金的使用透明公开。”葛枫说。

原标题:全国仅有14地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 环保组织称公益诉讼未在全国铺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环保法查看更多>环境公益诉讼查看更多>环保组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