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环保部:《民用煤燃烧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指南(试行)》等

2016-10-31 11:3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大气污染燃煤污染民用煤燃烧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附录B

民用煤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实验检测法

B.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民用煤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平台、检测方法以及排放系数计算方法。

B.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附录的引用而成为本附录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附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76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B.3.1民用煤炉

额定供热量小于50kW,具有炊事和采暖供热能力的煤炉。

B.3.2检测平台

基于稀释采样原理、为民用煤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检测专门设计的平台,主要由集气罩、管道、阀门、风机、排气筒等部分构成,在该检测平台上可实时测定烟气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并进行各类污染物连续监测或采样。检测平台见示意图B.1。

B.4检测平台设计要求

B.4.1集气罩和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管道内壁光滑,法兰连接顺畅且密闭。

B.4.2管道直径在200~300mm范围。

B.4.3管道内烟气流速在5~20m/s范围。

B.4.4管道设计应能满足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要求进行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预留采样孔。

B.4.5集气罩安装高度及集气罩内口与民用煤炉烟囱出口的距离,以既不影响炉具内燃料正常燃烧又能保证炉具各部位产生的烟气全部被吸入管道为宜。可根据烟气吸入效果,在集气罩下方适当加装围挡。

B.4.6为减少实验检测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废气排放前宜进行废气净化处理。

B.5检测过程

B.5.1实验前将炉底清理干净,加入一定量燃料,用液化石油气或丙烷引燃,引燃时间通常为20min(无烟煤原煤等低挥发分燃料30min),点火完毕记录引燃物消耗量。

B.5.2模拟民用煤实际使用过程:依照当地民用煤使用习惯,

模拟加煤、旺火、封火等过程,循环2-3个使用周期(1个使用周期24h)后让火自然熄灭。

B.5.3扣除点火和灭火后的检测时间长度应至少涵盖2个使用周期(48h)。

B.5.4对从点火到灭火整个模拟使用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连续采样或连续监测,连续监测的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1min。

B.5.5每次的加煤量,用最小感量为0.01kg的电子秤准确称重并记录。

B.5.6实验过程中应同时进行烟气温度、压力、流速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1min。

B.5.7实验检测过程中应同时检测稀释空气的环境背景浓度值。

B.6监测方法

B.6.1颗粒物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的要求进行连续采样,或按《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7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的自动分析方法要求进行连续监测。

B.6.2气态污染物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的自动分析方法要求进行连续监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燃煤污染查看更多>民用煤燃烧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