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我是幸运的,因为工作的原因,穿行于教授与法官之间,并获得直接参与立法的机会,经历并见证了环境司法的柳暗花明。
2003年,我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领衔3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议案。此后的十四年间,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会上,先后提出了近三十项关于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议案和建议。与环境司法直接相关的,有2004年提出的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2005年提出的关于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议案,2006年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完善专门环境诉讼制度的议案, 2008年提出的关于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的建议,2009年提出的关于修改《刑法》、,完善环境犯罪制度的议案,2010年提出的关于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的议案,2009年提出的关于加强环境司法保护的建议,2010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建议,2011年提出的关于推进能动司法、进一步加强环境司法保护的建议,2012年提出的关于制定环境诉讼专门程序的议案,2013年提出的关于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扩大为修订案的议案,2014年提出的关于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审判庭的建议,2015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环境审判专门化体制机制的建议和关于保障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效实施的建议。这些议案和建议,尽管由我领衔或者以我的名义提出,其实背后,始终是环境法研究者、环境公益组织、法院、检察院的强大支持,多件议案和建议甚至直接采用了学者的成果。我每年提出的环境立法议案都会被立案后交由全国人大法律委或者环资委审查,也会接到全国人大的通知,列席常委会审议有关法律案,参加全国人大的立法论证会、评估会、立法调研活动。但是,有关环境司法的专门建议,在很长时间得到的回复都是建立环境审判庭、出台诉讼程序以及建立公益诉讼事关重大,将认真研究。
2007年10月贵阳市清镇环保法庭成立,随后无锡、昆明环保法庭成立,虽然这些地方出于各种原因设立环保法庭,并且一再被媒体称之“为环境公益诉讼而生”的环保法庭无案可审。但“小荷露出尖尖角”,让环境司法专门化变成法律现实而浮出水面,不再是学者们的纸上谈兵。
最高人民法院就环境司法专门化建议的直接回应在2009年。2008年,我和联名10余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第一次会议第4267号建议,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办理。2009年,我联名20余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强环境司法保护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第二次会议第5661号建议,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和环境保护部办理。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七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调研组,第一次对全国的环境司法状况进行调研。2009年,调研组的两位法官专程到武汉答复人大代表建议。她们告诉我,在对近五年环境司法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了从九个方面的推进环境司法工作的建议,提交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
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以第三次会议期间,最高人民法院的邀请我和另外一位人大代表、环境法专家、环境社会学者在中央电视台《两会专栏˙我建议》栏目中做了一期节目,专门就是否需要建立专门环境审判庭的建议展开讨论。我记得,当时参加节目的最高人民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是,成立环境审判庭的建议很好,但目前还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
201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在环境保护纠纷案件数量较多的法院可以设立环保法庭,实行环境保护案件专业化审判,提高环境保护司法水平”。“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提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政策中明确提出环境审判专业化。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初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明确将环境污染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2014年,《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公益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为配合《环境保护法(修正案)》的实施,2014年6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并宣布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2015年年初,最高法院出台《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审判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讲话中提出“要牢牢扭住审判专门化这一牛鼻子,着力构建审判机构、审判机制、审判程序、审判理论以及审判团队‘五位一体’专门化机制。”第一次对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内容进行诠释。
2016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5年十大环境侵权典型案例;6月,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7月,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对环境司法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环境司法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提出的历史背景下,与寂寞告别。
记得有人说过: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独处的时间,终究会消失。我没有考证过“环境司法专门化”概念由谁提出,但我深知,环境司法专门化是许多环境法人共同的故事。当我们将研究成果命名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现状调查与制度重构”时,希望以此记录中国环境司法曾经的脚印、树立未来的路标。
在2016年7月27日,我们的《环境司法专门化报告》与《中国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同时发布,既是环境法理论与环境司法实践共进步的现实,也是环境法学人与环境法律人同成长的需要。就在这一天,周强院长与我约定:明年及今后都将以这种形式,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的理论与实践报告。
明天都会变成今天和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推着向前走。中国的环境司法,将在时间中成长,我们能做的,是真实的陪伴,直到地老天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地时间11月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特朗普在担任总统期间曾推动废除数十项环境法,目标是让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和电力。他表示,将增加在公共土地上的石油钻探,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商提供税收减
2023年,西宁市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扎实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动,严格执法。截止2023年9月,市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检查各类企业(项目)2296家次,行政处罚43起,罚款443.4万元,实施四个配套办法案件8件。为推进普法宣传和典型案例学习,以案释法,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增强企业生态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不作为”给气候融资活动带来了深层次冲击。与此同时,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融资艰难,无形中给全球气候行动和绿色转型带来拖累。来源:中国能源报文|本报记者王林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GreenClimateFund)增资会议于10月5日在德国波恩结束,25个国家仅筹集了93亿美元。美国继
最近,瑞典开发商Vattenfall有点烦,英国诺福克郡海域的几个项目投资额超预期,被迫暂停;在瑞典本土的一个项目,又在审批环节遇到了麻烦。StoraMiddelgrund海上风电场位于瑞典西海岸,Vattenfall在2019年从当时的开发商手中买下了开发权。项目原计划安装108台8MW风机,Vattenfall现在准备采用容量更大
近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环境质量数据造假问题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看待环保数据造假屡禁不绝的现象?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表示,除了生产企业为逃避执法监管,铤而走险,以及基层执法队伍能力不足,装备配备不齐外,还有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助生
据外媒报道,美国光伏玻璃供应商CanadianPremiumSand(CPS)在与主要光伏组件制造商Qcells公司、MeyerBurger公司和Heliene公司签署承购协议之后,正在采取措施大幅扩大生产规模。受到美国光伏制造业强劲需求的推动,该公司表示,将建设一个日产800吨光伏玻璃的工厂,超出了最初日产550吨光伏玻璃的计划,
巴西致力于成为中国可靠的能源供应商——访巴西驻华大使高望近日,巴西驻华大使高望接受专访表示,过去几年以来,巴西都饶有兴趣地关注着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的进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不例外。在受访时,高望着重介绍了他对两国能源合作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看法,他认为现代生物能源、构建碳排放贸易
不同于国际上主流的气候政策推动型司法,中国的气候变化司法体现出发展主义气候治理路径下的政策落实功能。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挑战,各国都出现了以气候法律或政策为论证依据,或以减缓和适应为主要目标的诉讼,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气候变化诉讼实践的深入,司法与政策之关系的问题进入比较法的视野。具
9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会议重点介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制订等相关工作,会议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主持,法律与标准司司长别涛、法律与标准司副司长赵柯、法律与标准司副司长燕娥出席会议。以下为本次发布会图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署推动长江、黄河
8月19日,山西工信厅发布《山西省“十四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工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和《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促进工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
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的通知》和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要求,切实化解环境风险隐患,永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持续深入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活动,通
4月25日,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展现检察机关与水利部门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的成效。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有10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例3件,公益诉讼检察案例7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2月26日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的通知,以规范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详情如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典型性、震慑性、示范性作用,持续保持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整理了涉及篡改监测数据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未按技术规范进行排放检验案、无危险废物许可证从事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非道
今年以来,辽宁省持续保持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紧盯重点行业、重要线索,联合公安等部门精准查办一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进一步加强警示宣传,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指导各地学习借鉴经验做法,现将3起危险废物领域典型案例公布如下:案例一: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称“三部门”)联合印发《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下称《指引》)。《指引》通过条目化的证据清单,引导公安机关规范、高效取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审查重点和方向,不断提升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办案质效。《指引》指出,办理污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执法大练兵|2024年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详情如下::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办
近年来,赣州市生态环境局、赣州市人民检察院、赣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联合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现将危险废物领域相关典型案例公布如下:案例①:步某某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一、案情简介2024年4月21日接群众举报反映小松镇石田河可见整片水域呈红褐色,赣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立即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震慑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贵港市以强有力的手段查处一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近日,贵港市生态环境局公布6起综合执法典型案例。案例一:平南县某石业有限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案一、案件简介2024年3月18日,贵港市平南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其中包含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例2件、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例3件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例3件。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引导和促进企业自觉守法,现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公安部党委部署要求,持续组织开展了“昆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活动,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今年上半年,公安部挂牌督办6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重大案件
根据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湖南省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大对危险废物违法犯罪、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打击力度,开展“两打”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相关环境违法犯罪高发势头。为持续保持打击重点领域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现公开发布三件依法严惩危险废物污染环境
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1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12位常委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大会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曹卫星常委提出,必须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着力构建多层级、多尺度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1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12位常委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大会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曹卫星常委提出,必须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着力构建多层级、多尺度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落地有一年半的时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也近一年。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实现碳排放交易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6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
6月14日,全国政协调研组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围绕“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保障”开展专题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强卫,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全国政协常委于革胜、甄贞,全国政协委员段余应、凌振国参加调研。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随着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我国即将进入“两会时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全国两会将聚焦哪些议题?释放哪些中
2021年9月7日下午,中国法学会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专家研讨会暨2021年第29期(总第230期)立法专家咨询会。会议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同志主持,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林丹、正高级工程师魏新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副主任刘海涛,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二级巡视员王炜,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二级巡视员李仕春,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李慎秋处长、贺佐琪主任科员等实务部门同志出席会议。
内容摘要:制订《长江保护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既需要突破现有的部门立法理念、单项立法原则和分别立法模式,确立流域立法新层次、新模式,也需要发挥立法重构社会关系、重塑管理体制、重建社会秩序的价值引领功能,确立长江流域治理新规范,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遵守。为此
摘要,本文为吕忠梅老师在博雅大学堂上的报告。题目为《绿色民法典实施:环境法的机遇与挑战》。内容主要涉及民法典为什么要绿色化、民法典的绿色规则体系及绿色民法典给环境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详情如下:[$NewPage$][$NewPage$]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在此,笔者就《民法典》对于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更新,对企业的潜在影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说,我们要环保督查、环境执法,但不能“一刀切”;我们要发展经济,但不要“带毒”的GDP。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觉得只要发展经济一定会污染环境,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有钱了、富裕了再进行治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过得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